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用藝術講好文物故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

2023-06-13 15:1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場城市活動的主題論壇上,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發表了題為《用藝術講好文物故事》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image.png

圖為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景小勇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角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

正如中國古語所言,“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即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在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我們應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藝術生産國家隊、體制創新排頭兵為基本定位,聚焦主責主業,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致力於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在藝術創作上,堅持把創新精神貫穿于藝術創作生産全過程,不斷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增強藝術表現力。2021年,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跨界文博圈“故宮博物院”、媒體圈“人民網”,以共同出品的方式,強強聯合,共同打造了以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為主題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用藝術講好文物故事。

下面我從劇目創作的六個方面,談談藝術創作如何講好文物故事。

一、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選題與解題

選題是對劇目的設想和構思,是舞臺作品創作的基礎。選題策劃過程中,要始終堅持貫徹落實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悅目娛心、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只此青綠》選擇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採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跟隨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的視角,進入千年前少年畫家王希孟的內心世界。

作品在題材選擇上別出心裁,從畫作的成型工藝入手,以畫中主色調“青綠”為視覺線索,深入探察畫作形成的篆、絹、顏料、筆、墨等工藝的産生。劇中描繪的主體是中華民族歷代勤勞智慧的工匠形象,燦爛優秀的歷史文化正是由這些平凡勞動者創造的。舞劇為他們畫像,用他們的故事喚醒沉睡的文物、喚起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記憶與執著信念,將舞臺藝術與非遺工藝相結合,傳達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創造者、傳承者的崇高敬意。

以《千里江山圖》為立足點和視覺線索,通過舞蹈藝術深刻闡釋其背後凝結的工匠精神和古典美學,對於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二、匠心打磨,打造新時代優秀藝術作品

1.深入生活與學術支援

《千里江山圖》雖是國寶級文物,但主創團隊查閱了很多資料後卻發現對其進行詳細記載的資料少之又少,如何破題是主創團隊在創作初期思考很久的難題。為了更好地舞繪《千里江山圖》,使作品表現出宋代美學意境,創作前期,主創團隊赴故宮博物院進行采風考察,就文物修復、傳統繪畫工藝,以及文物研究員的實際工作狀態等進行了細緻觀摩學習,並與故宮專家學者進行了多次學術交流。排練期間,集團特聘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文保科技部主任于子勇、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中旭、書畫部副研究館員鬱文韜擔任文博顧問,多次深入排練廳與主創、演員就《千里江山圖》相關知識進行普及與交流研討。

在確定了劇中表現織絹、魔石、制墨、制筆等中國傳統工藝後,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的大力幫助下,邀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進入排練廳現場講解,為劇中工藝人的飾演者手把手教學,並現場把關指導用於舞臺表演的道具。

劇組組建了強大的專家顧問團隊: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擔任藝術顧問,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曉淩擔任美學顧問,著名作曲家程池擔任音樂顧問,特別邀請故宮博物院專家擔任文博顧問,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邀請國畫顏料、徽墨、宣筆、雙林綾絹等製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仇慶年、汪愛軍、張文年、鄭小華等擔任非遺顧問。這些專家的參與,為該劇創作提供了有力的藝術和智力支援。

2.舞臺呈現

該劇以現代展卷人探尋這幅遞藏千年經典之作的人文價值為視角,劇中設置了“展卷人”“希孟”兩位主要人物角色,並選取“青綠”作為《千里江山圖》的典型視覺標識,採用時空交錯結構進行敘事。劇情設定在《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一位故宮研究員(展卷人)穿越時空,來到千年前王希孟即將完稿之時,觀眾跟隨展卷人的步伐,循著“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進入王希孟的繪畫世界……

全劇以“展卷”為核心,在舞美、音樂、燈光的承托下,觀眾仿佛徜徉在富有宋制美學意趣的畫卷之中。這種沉浸式賞畫的觀感體驗離不開舞蹈編排、音樂設計、舞美燈光設計等各方面的突破與創新。

三、媒體宣傳與多渠道傳播助力《只此青綠》成功“破圈”

1. 權威媒體宣傳,擴大劇目傳播力

在宣傳上,《只此青綠》首演期間依託人民網龐大的海內外媒體資源,進行全渠道資源宣發,擴大了作品的傳播力、影響力。首演前後,以人民網微信、微網志、抖音、快手及海外平臺等官方媒體矩陣同步跟進《只此青綠》內容宣傳。首演前後故宮博物院官方微網志發佈頭條文章閱讀量超500萬,人民網官方媒體矩陣同步跟進發佈內容累計曝光量超過2.47億,在國內成功引發央視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新浪網、搜狐網、網易新聞、中國文化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學習強國、今日頭條等百餘家中央及地方媒體廣泛轉發傳播。

2.線上線下結合,演出演播並舉

《只此青綠》首演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採取了線上線下結合,演出演播並舉的模式。截至今年5月20日,線下演出場次達300場。同時,選段《入畫》登上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展演季》,獲244萬點擊播放;選段《青綠》亮相嗶哩嗶哩跨年晚會《最美的夜》,播出時間段內實時線上觀看觀眾達1.8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舞臺,覆蓋超過80億人次,相關微網志、抖音、熱搜登榜10余次。

近日粗略統計,舞蹈詩劇媒體曝光量已達百億級,官方媒體報道超過2050篇,亮相央視《新聞聯播》5次,《人民日報》進行了3次專題報道,人民網發佈了26480篇相關新聞,刊登了687篇專題報道,在人民網官網、官方抖音、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網志等全媒體平臺曝光千萬次,微網志話題閱讀量超過19億次、跟貼討論超49萬……

四、製作理念及模式創新實現“雙效”統一

《只此青綠》成功“破圈”源於製作理念及模式的創新。

1. 跨界合作助力作品成功

《只此青綠》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人民網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文博單位、藝術院團、權威媒體踐行交流互鑒,將“青綠山水”搬上舞臺的創新嘗試。劇目在學術、創作、推廣等方面強強聯合、跨界融合,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專業及資源優勢,通過舞蹈和繪畫等藝術門類的跨界融合,彰顯高雅藝術魅力、引領新時代的藝術審美,為文物的傳播和普及尋找到新的方式和途徑。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成功首演是各方協同努力,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館藏的珍寶在舞臺上“活起來”的一次重要實踐。

2. 創新運營模式實現“雙效”統一

在運營上,《只此青綠》按照企業化運營模式,大膽引進市場資本,聯合文旅演藝(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院線平臺(四海一家、保利),精準定位、科學規劃,採取以銷定産的模式,實現首輪演出收回成本並實現盈利,切實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效合一。

五、構建産業價值鏈,打造優秀文化IP品牌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深度挖掘《只此青綠》的核心價值,積極開拓産業鏈建設。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一方面大力開發衍生文創産品,先後設計推出了保溫杯、香氛明信片、多層文件夾、筆電、絲巾發帶、絲絨包等文創衍生品,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另一方面,推出“只此青綠”聯名産品:先後與中糧長城葡萄酒合作,推出長城“只此青綠”聯名葡萄酒;與竹葉青茶葉合作,推出“只此青綠”聯名綠茶;並先後與吉利轎車、古越龍山、頭排蘇酒達成品牌合作;與大麥共同推出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數字藏品紀念票。與此同時,打造了《只此青綠》“青綠打卡地”——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青綠空間,富有“青綠”意蘊的空間受到了大眾的廣泛喜愛。未來還將打造城市打卡地、策劃線上IP互動話題、推齣電影版和戲劇現場等創新舉措,將文化融入産品,用藝術賦能品牌。

隨著設計的加持、包裝的提升、IP的涉入、文化和美學元素的融入等,“東方文創”不斷迭新,把文化內涵賦予産品中進行創意體現,讓觀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帶來的愉悅與衝擊力,傳遞出別樣的“東方式”美學。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只此青綠》創造亮眼成績單,不到2年的時間裏,演出場次超過300場。獲得“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1)年度資助項目;寫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發佈的《〈講話〉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成為國家文化産業發展項目庫第二批入庫項目,並摘得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的榮譽;在北京保利劇院連續演出18場,創造了中國舞劇在一個城市連續演出場次的最高紀錄。

這些積極有效的探索,正是基於延綿數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當今中國發展的豐厚滋養。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體要求,也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六、下一步創作計劃

繼《只此青綠》之後,今年2月,集團與重慶市大足區共同策劃了圍繞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進行主題舞劇作品創作,深度挖掘闡述大足石刻等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天下大足、天下大同的時代價值。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將與重慶市大足區一道,從彌足珍貴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産中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響力、藝術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挖掘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創作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文化精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現世界文化遺産瑰寶,用文化藝術賦能重慶市大足區文旅産業發展,共譜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新篇章。

5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與河北曲陽共同策劃了以北宋白釉孩兒枕為基點的舞劇《孩兒枕》,用舞臺藝術探究“孩兒枕”象徵的古代民俗文化意義,以古照今,以物寄情,抒發人們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和不懈追求,表達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美好願望。舞劇在創作過程中不僅邀請瓷器、美學、文物、歷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同時,我們攜手河北保定市政府、牽手B站,以“文化+非遺”“文化+時尚”“文化+科技”“文化+綜藝”等多種形式開展新型舞臺藝術合作模式。

日前,集團與山西芮城簽約聯合出品舞蹈詩劇《永樂未央》,把首批國寶單位永樂宮所凝結的中國壁畫、古建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標識用表演藝術呈現給世界,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國寶活起來,為履行好新時代就的文化使命。

七、結語

從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再到舞劇《天下大足》《永樂未央》《孩兒枕》等,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始終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追求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同時,作為國有文化央企,我們也努力進行多舉措市場化運營,形成舞臺藝術品牌的新範式,打造更多具備中國特色、講述中國故事的內容,努力讓更多表現文物作品成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臺藝術巔峰之作,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持續奮鬥。

(供稿單位:中國東方演藝集團)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