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心血管介入技術|讓“中國診療方案”登上世界舞臺

2023-05-18 15:1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全球首例

——作為目前醫學中風險最大的一種手術之一,心血管介入技術被稱為“在刀尖上跳舞”。羅建方就是這樣一位不斷挑戰極限的“舞者”,但他從不挂懷那些外在的光環與紀錄,“讓病人更好地活下去”才是他唯一關注的終極目標。

時間回轉到2019年2月22日。全世界來廣州參加“先天性、結構性和瓣膜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大會”亞太分會的心血管醫療專家們,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介入診治專家羅建方教授的身上。那一天,他將主刀完成一台挑戰性前所未有的手術——全球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聯合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AVR+TEVAR)一站式微創手術,並將通過當天召開的國際會議進行全球網路直播。

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心血管介入技術專家,在此之前,羅建方已經累計完成了複雜冠脈介入手術10000余例,主動脈疾病介入手術2000余例,一手推動了泛血管疾病微創介入診療的發展和區域內血管疾病多學科診治的規範。

在羅建方的履歷簿中,記載著諸多“首次”和“第一”的紀錄。例如,2002年他成功施行全國首例腦保護裝置下頸動脈介入治療;2007年9月首先在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中使用快速右心室起搏技術,大大提高了支架釋放的精確率;2009年10月在國內率先開展經皮穿刺主動脈腔內修復術,全面提升了中國主動脈介入的微創水準;2010年,順利開展了全國第一例經橈動脈途徑腎動脈支架植入術;依然是2010年,他率先在越南使用自己研發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型穿刺擴張器——LawMax進行手術演示,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2015年3月,他完成了中國第一例正向內膜下重回真腔(ARD)手術,豐富了整個CTO流程;2016年,他成功完成華南地區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

這簡直是一卷中國心血管介入醫療高速發展的宏偉圖景,但羅建方從來不是為了破紀錄而破紀錄,他甚至記不清自己到底做過多少臺手術,治愈了多少在死亡線邊緣徘徊的患者。因為在他的眼中,醫者仁心是本分,他永遠盯著的,是下一台手術和下一位要救治的病人。

那一天,羅建方眼前的病歷本上記載著這位76歲高齡彭老太的病情:3年前開始出現反覆胸悶、心悸、氣喘,甚至暈厥的症狀。她常常感覺全身乏力,身體一些部位出現浮腫。經過檢查,老人患有嚴重的冠心病。進一步CT檢查發現,老人還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症狀,並且深度鈣化,心臟供血能力不及正常人五分之一。此外,她的胸主動脈出現了一個直徑3釐米的穿透性潰瘍。此類共病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很少見,羅建方清楚,這種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猝死。

對於心臟在人體中的地位,美國進化生物學家羅布·鄧恩把它描述為“就像人體界的珠穆朗瑪峰”,那麼每一條流淌的血管都是通往珠峰的路徑。人的一生中,心臟跳動約有26億次之多。作為人體中最重要的一個“馬達”,心臟日夜不停地給人體提供充沛的新鮮血液。但因為長期的損耗,“馬達”的效率有可能一再下降,甚至出現故障和損毀,富含氧氣的血液無法充分灌溉到急需氧氣的組織和臟器,將會導致大腦和身體越來越缺氧,危及生命。

過去對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疾病的治療,只有外科手術置換瓣膜一種途徑。然而,不少如彭老太這樣的患者或因年邁,或因合併多項疾病,外科手術風險極高,以至於無法接受手術或是不願鋌而走險,最後只有放棄治療,在經歷反覆心力衰竭和胸痛等痛苦中去世。

羅建方與全球首例TAVR術者Alain Cribier教授合影

“醫生不能僅僅把手術即刻成功作為最終目標,更要從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出發,進行全方位、更細緻的考慮。”這是羅建方對於自己面對每一位病患時的要求。就彭老太的病況而言,如果按照常規治療方法,醫生一般先為患者實施TAVR手術,即更換掉狹窄失效的心臟瓣膜;待過一段時間後,再實施TEVAR手術,即通過導入覆膜支架保證主動脈壁的穩定。但患者要做兩次手術,不僅增加了手術風險,承受額外創傷,同時也拉長了住院週期,增加了治療費用。

醫學技術發展到今天,作為微創介入治療,TAVR+TEVAR一站式手術切口在5cm以內,能減少皮膚創傷。手術過程中患者不開胸,失血較少,且脫離對體外迴圈的依賴,消除因心臟停跳帶來的創傷,利於術後恢復。“比起患者單獨接受兩次手術,兩個微創手術疊加在一起進行,降低了患者的手術風險,也為患者減少了住院費用。”羅建方就兩者比較而言。

在和病人及家屬溝通之後,針對彭老太高齡、心臟功能差、體質弱的特殊病情,羅建方大膽提出了一站式實施兩個手術的方案: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聯合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同步開展,將兩個微創手術疊加在一起進行!

在做出決策的那一剎那,責任擔當與風險同時落在了羅建方的肩頭。同步進行TAVR和TEVAR手術,這對羅建方的團隊來説是第一次,之前所有其他術式相對成熟的經驗都只能成為一種參考,而這種一站式經股動脈路徑TAVR+TEVAR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胸主動脈穿透性潰瘍的術式在國際上也尚未見報道,更無借鑒可言。“兩種術式同時進行時,如果置換瓣膜和導入支架的順序不對,很有可能造成術後截癱的風險。”作為專業的醫療人士,大家都清楚羅建方身上所承擔的壓力。

技高人膽大,敢為天下先!為此,羅建方聯合多名醫師專家組成了心臟瓣膜介入多學科團隊,在查閱國內外文獻基礎上,對TAVR及TEVAR常見並發癥,諸如腦卒中、冠脈堵塞、傳導阻滯、脊髓缺血等風險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估,對TAVR及TEVAR的先後順序進行充分討論,並對潛在的各類突發情況制訂了應急預案。“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聯合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一站式微創手術考驗的是醫院的整體實力和心臟團隊的戰鬥力,是一項系統工程,超聲、影像、麻醉、心內導管介入、電生理、外科操作、重症監護、護理等學科專業人才缺一不可,需要大家緊密協作。”手術前,羅建方感嘆道,“我對自己有信心,更對我們的團隊有信心!”

在全世界的目光注視下,手術如期開始。在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後,羅建方用穿刺針把一個自膨式的人工生物瓣膜用一根很細的導管,從股動脈導入到心臟主動脈原先病損的瓣膜處。之後,又通過類似的路徑,把處於壓縮狀態的覆膜支架送達胸主動脈病變位置。準確定位後,將其釋放,擴張后的覆膜支架覆蓋透壁性潰瘍處,隔絕血管病變部位並形成新的血流通道,以達到治療目的。有了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按部就班地進行。羅建方和團隊僅歷時1個多小時,便成功為老人完成了世界首例一站式TAVR+TEVAR手術。

兩周後,彭老太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術後效果理想,辦理了出院手續。這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手術通過全球直播,得到了國內外各方醫療專家的高度評價,不僅證明了TAVR和TEVAR治療主動脈瓣狹窄及主動脈疾病的可行性,更體現出在主動脈疾病及心臟瓣膜病介入治療領域的“中國方案”和“中國實力”。

面對讚譽,羅建方表現出了一貫的冷靜,他把目光依然投向後面的患者:“一站式手術降低了患者手術風險,也為患者大幅減少了住院費用。我們未來應針對高齡、外科開刀風險較大等病情特殊的患者,繼續開展此類手術,並將其常態化,為更多患者造福。”

羅建方主持2021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

領跑者

——“當你選擇了心血管介入這個行業,你也就註定了要吃得苦中苦,堅定求索,不斷進取,才能實現懸壺濟世的夢想。”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這幾句話對於醫學從業者而言並不陌生。微言大義,這麼多年來,被羅建方在內心深處反覆揣摩,視為自己行醫處事的座右銘。在他看來,醫學之道,不僅僅是一門科學,在學問之外,更有一份德行寄寓其中。

羅建方從1993年進入廣東省人民醫院開始從事心內科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和臨床研究工作。當時,年輕的他一門心思想做一名優秀的心血管醫生,在業務上精益求精。為此,他主動請纓參與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組建第一個導管室導管介入工作中,成為我國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先行者。

羅建方回憶,在20世紀90年代,國人在物質上都過上了好日子,但是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問題隨之日益突顯出來,對於營養的失衡或者過剩引發了諸如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的急慢性病,特別是冠心病逐漸增多,這方面的醫療需求暴漲。當時,從國外輸入了大量冠脈介入的先進技術、經驗及器械,這讓年輕的羅建方産生了到外面去學習充電的想法。

1995年,羅建方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醫院從事心血管介入相關研究。他的導師Gary Ronbin教授是國際心血管介入科研領域的一位先驅,從他的身上,羅建方看到了一位自信醫學家的氣質:“他能夠把他自己的聰明才智精巧地用到醫學上,獲得非常重要的發現,從而影響整個科研領域。這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也對後期我自己的醫學生涯帶來非常深刻的影響。”

在兩年的研究過程中,羅建方在動物房裏做了200多例的動物實驗,全部都是心血管技術的實驗。除此之外,他還幫助那裏的心臟介入團隊做了很多臨床科研的工作,包括隨訪的工作,也發表了一些文章。臨床實踐之餘,羅建方抓住一切機會去參加那些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座,在這過程中也結識了不少在美國非常有名的專家,跟他們學習了很多東西。

這兩年的留學生涯可以算是羅建方科研人生上的一個加油站,在業務精進的同時,也讓他“睜開眼睛看世界”,使他獨立思想的建立及在科學見識上的拓展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帶著在美國對心血管介入的研究所得,羅建方選擇了回到祖國,並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他內心只是想能以務實的精神,能將一身所學為更多的國人服務。擁有深厚的專業科研基礎、有臨床醫學的經驗,以及對國際行業前沿的了解,如何將自己的才能發揮,把臨床、科研、教學結合在一起找到一個切入點,從而能夠造福更多病人,走一條屬於自己的嶄新道路,這是羅建方回國之後一直執著探索和追求的。

羅建方(右)同CSL創始人Horst Sievert教授合影

回國後,羅建方前瞻性地提出“立足心臟,關注全身”的理念。他在全國率先開展多項周圍血管介入診治項目,特別是在主動脈病變腔內治療中創新性地應用一系列新技術,使其更為微創、簡化、安全。除了在冠脈介入領域技術突飛猛進,羅建方還將其在美國學到的周圍血管介入技術付諸實踐,先後完成了院內首例腎動脈支架術與頸動脈支架術,並帶動了神經內科、腎內科的介入治療。

長于思考,善於學習是羅建方一貫的特質。對於許多新生事物,他可以做到快速和全身心地擁抱新技術與新變化。他強調説:“醫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們絕不能故步自封,要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應該有遠見,用發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來思考學科的發展。”

一路走來,從最初的不解、質疑,甚至於爭議,到現在大家對於新技術的逐漸接受、認可和協同合作,過程來之不易。羅建方非常欣慰,也非常自豪自己擁有一支跨越行業,甚至跨越系統的“大團隊”。這支團結一致、勇於創新的隊伍在一步一個臺階地努力前行,不僅解決醫學難題,通過創新還帶動了相關高科技産業的發展。

20餘年,久久為功。羅建方在建設“健康中國”的道路上也從未停止自己發光發熱的付出與努力。針對急性主動脈綜合徵(AAS)病情凶險,致死率高,預後仍然不理想,5年死亡率高達10%~20%,而目前國內外尚缺乏多中心大規模前瞻數據庫的局面,2015年,在羅建方的持續推動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的長期隨訪數據庫成功建立,主要用於探索與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預後相關的危險因素、風險預測。在這個系列研究中,羅建方先後發表了近30篇SCI文章,其中多篇發表在《歐洲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EJVES)和美國《血管外科雜誌》(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JVS)等業內比較有影響力的雜誌中,他發現的一些對於預測腔內修復不良預後的解剖和生物標誌物,對於夾層腔內修復的“精準治療”有很好的提示。

2018年,廣東省人民醫院血管病診療中心成為國際多中心主動脈夾層登記註冊研究(IRAD)數據庫的第一個中國醫療中心,並與美國多家醫院、高校及研究院所達成意向聯合開展研究,以更全面地關注AAS不同臨床診斷的從發病到長期管理的全程隨訪。羅建方介紹,這項研究計劃聯合目前已建立的成熟的多個高血壓社區管理、血管病診療中心多學科診治優勢及前沿影像分析技術建立前瞻多中心、多學科融合、全程式管理的大數據研究,填補國際上該領域的空白。特別是在前期診療合作基礎上,建立涵蓋中國台灣地區、馬來西亞、迦納、埃及及德國的橫跨亞、非、歐大陸的“一帶一路”國際多中心註冊研究,研究將有助於加深AAS的認識、評價新的診療技術、探索AAS的新管理模式以改善該疾病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

羅建方是一個永遠追求領先一步的人,他把這種性格自然也帶入到了他的科研與醫療工作中。近年來,已享譽國內的羅建方仍不斷開拓新舞臺。他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先後數十次受邀至美國、德國、以色列、日本、南韓、埃及、越南等國家進行講學及手術演示,他高超的技術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一致“點讚”。在醫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跑道上,他已經不甘於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他更希望做領跑者。

羅建方(中)在埃及手術演示後與埃方工作人員合照留念

不忘初心

——不僅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更要擁有良好的醫德醫心。正所謂“大醫精誠”——這4個字沉甸甸地銘刻在羅建方以及他的團隊每一位成員的心底。

羅建方不止一次地在心裏向自己發問,如何讓更多的“中國技術”和“中國方案”登上世界舞臺,被更多的世人接受和認可?如何從管理上使中國的醫院走上與國際接軌的現代醫院發展之路,進而步入世界頂尖醫院行列?如何讓更多有能力和擔當的中國醫生脫穎而出,展現才華?這一系列的問題在2020年夏天他被任命為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院長的那一刻,給了他一個親自找尋答案的機會。

南海醫院是由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協商共建的,致力以“強專科,大綜合”模式,建設省內標桿、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水準、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在羅建方到來之前,南海醫院就一直致力於胸痛中心、房顫中心、國家標準化代謝病管理中心、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及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的建設,打造起大灣區的“半小時生命圈”。在羅建方及其團隊到來之後,南海醫院更是以心血管專科為發展龍頭,帶動多學科的快速發展。醫院心血管專科高速發展至今,已經能廣泛開展冠心病、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頸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等血管介入手術,能駕馭TAVR、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室上性心動過速及心房顫動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以及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術等高、精、尖技術。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能開展的手術,南海醫院均能同質化開展,使佛山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省級醫院的服務,根植市民長遠的健康福祉。

在南海醫院,羅建方是院長,也是心血管專科團隊的領軍人,更是心血管複雜疑難危重手術的主刀醫生。對於快速上升期的南海醫院來説,他既是領導,也是人才,還是人手。

羅建方從來到南海醫院的第一天,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步步構建起醫院的學科建設和長遠發展。2021年5月份,佔地面積6613.79平方米、規劃床位500張的醫院二期項目已經全面開工。羅建方介紹,該項目將高標準打造心血管病大樓,醫院整體規模和品質將有質的飛躍。此外,南海醫院為傾力打造“去醫院化”的公共空間,大樓特設計下沉式庭院、屋頂花園,致力把映月湖畔的自然景觀和康復園林景觀引入治療空間,緩解患者緊張心理,達到雙“心”同治。

“醫院硬體提上去了,軟體也必須要跟上。”羅建方説,打造高水準醫院,離不開人才。所謂“築巢引鳳”,除了從省級醫院引入高級人才進行垂直管理,以及利用南海醫院本地的人力資源去打造主體醫療服務之外,在醫教研方面,還需要將初級醫生的水準帶起來,在打造醫療高地的過程中,培養出年輕有為的醫護人員,實現從“輸血”向“造血”的根本改變,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本土骨幹人才,讓他們以後能夠作為省醫南海醫院的主體,切實提高南海本地醫療服務品質。

“從一名臨床醫生到一名管理者,對於我來講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也是一段全新的經歷。以前我只需要管好自己一個人專業層面的臨床工作就好了,現在則要在心裏裝下全院的人。”但是面對新的挑戰,羅建方沒有退縮,“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是他的性格,“硬體也好,軟體也好,最起碼要讓大家都能看到有一個很好的願景”。

羅建方清楚,中國現階段的衛生健康工作,對保民生、促穩定、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種作用的實現勢必要落到醫務人員的肩上。如何把學科做得更加合理、更加優化?怎樣使醫院更有競爭力?我們的醫療服務怎樣做得更好?在向自己發問的同時,他也希望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有自己的思考。他強調:“優秀的醫生不能只是手術匠,還應該具有系統性思維、濟世情懷和創新意識。”

“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創新’的技術,這更是一個‘用心’的技術!”羅建方的話擲地有聲。他時常告誡團隊的年輕成員,做一名醫療工作者除了練就高超的醫術,更需具有仁愛之心。“醫者仁心,不是一句空話,醫生要把病人的痛苦當做自己的痛苦一樣,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醫學的發展離不開患者的奉獻與支援,任何一种醫療新方法、新技術、新産品,都需要有敢於冒生命風險的患者第一個去嘗試。病人也是醫生的老師,醫生的成長需要不斷從病人身上學習、總結經驗教訓。”他意味深長地説,“其實患者與醫師是守護健康與生命的命運共同體。”

雖然身為院長,承擔著十分繁重的管理工作,但是羅建方依然堅持站在手術臺旁,甚至在眾多的教學、會議、研討、會診、手術之餘,依然堅持著日常在臨床第一線的查房工作,直接與患者耐心溝通掌握病情。從治療方案到費用選擇,他都會站在患者及家屬的角度替他們考慮,把病人及家屬所有的疑慮及問題都在手術前消除,這是他長久以來為自己定下的一以貫之的規矩。

羅建方的規矩讓很多患者治愈出院之後,依然對他感恩不忘、口碑相傳。病人們的反饋讓羅建方也頗為感慨:“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醫生們不斷地尋求著術式創新及技術進步,但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把目標放在解決病患的痛點上。不僅要有妙手,更要具有仁心。多從病人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多用一些心思,多想一些辦法,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治療,挽回的不僅僅是一個病人的生命,還會改變他整個家庭的未來走向。”

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沒有人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羅建方明白總書記的話中深意,醫療工作者肩上擔負著保障實現健康中國的千斤重擔。走得再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行醫、科研,和做人一樣,來不得半點虛假!不因貧富貴賤而側目,不因道路艱難險阻而畏懼。這也是羅建方叮囑自己團隊最多的話。

“我們這支團隊的成員,一步步從少到多,由弱至強,其實就是一群追夢的人聚在一起。既天馬行空,更腳踏實地,用創新和初心實實在在地做一些服務於病人的事。”羅建方一談到他的團隊,一談到南海醫院的集體,精神一抖,連聲音都提高了分貝,“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在建設國際化、現代化、有影響力的標桿醫院的道路上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説到國際化,羅建方一直秉持著“醫學無國界”的觀點,作為醫生,無論人處何地,治病救人都是不變的使命。早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起之前,他就開啟了自己的第三世界國家技術帶教之路。先後受邀到埃及、越南、印度尼西亞、斐濟、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進行講學及手術演示,將中國醫療方案和中國醫生風采展現在了世界舞臺之上。

不久前,作為亞洲心臟病學會總幹事的羅建方主持了在佛山召開的2021年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大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辦,3天的學術盛況,共舉行了59場學術專場,線上參與人員達32萬人次之眾。在羅建方的不懈努力下,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的會議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國際性的心血管學科發展、心血管疾病防治最新成果的展示平臺,對亞洲及亞洲以外廣泛的國家與地區的心血管學科的共同進步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20多年來櫛風沐雨,回首羅建方一路走過的歷程,從一名醫學院的天之驕子到三甲醫院的學科帶頭人,再到集醫教研于一體的綜合類醫院的掌舵人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醫學專家,不論身居何職、獲何榮譽,對於他來説,初心一直未改。在羅建方的身上,我們讀到了我國一代心血管介入專家對技術的熱忱、激情和擔當。“莫道功成該歇馬,又揚飛鞭上征途。”羅建方在這條不斷開拓新技術、尋求新突破的長路上,從未止步。他鬥志昂揚,快馬揚鞭,為解決更多的醫療難題,為實現“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繼續添磚加瓦。

(來源:《科學中國人》雜誌)

【責任編輯:孫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