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西稻漁豐收節將於10月18日在桂平市舉行
稻田裏除了水稻還能有啥?廣西人會告訴你,有魚、蝦,還有“那”文化。10月18日—19日,2024年首屆稻漁文化與産業高品質發展交流會暨第六屆廣西稻漁豐收節活動廣西稻漁豐收節開幕式將在桂平西山廣場舉行,其間將舉辦全球及中國稻作文化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展覽;同時,將通過農業耕作時間為主線串聯起的非遺表演,生動展現桂西北地區豐富的農業文化和民族風情。
2024年廣西稻漁豐收節將於10月18日在桂平市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供圖)
“稻漁共生系統”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農業生産系統,它將水稻種植與水産養殖相結合,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共生關係,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平衡,不僅是一種生態迴圈農業的發展模式,也是一種文化傳承,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2024年首屆稻漁文化與産業高品質發展交流會暨第六屆廣西稻漁豐收節中,將“全球及中國稻作文化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展覽”活動作為一個展現農業文化遺産保護成果的重要平臺,展示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完善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的農業生産系統。
據悉,本次展覽包含了24項基於稻田系統的全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呈現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雲南、貴州、江西等各地的稻漁農業文化。
展覽中,你將看到中國各地獨具特色的農業景觀。從浙江青田的稻魚共生系統,到江西萬年的稻作文化系統;從貴州的從江侗鄉稻魚鴨文化,到廣西桂西北山地稻魚複合系統,每一處遺産都閃耀著先輩們的智慧之光,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廣西桂西北山地稻魚複合系統有著2000多年的生産實踐和發展歷史,西漢武帝年間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耨”,表明越地是最先種植水稻的地區之一。2021年廣西桂西北山地稻魚複合系統被中國農業農村部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
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已分七批認定了188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分佈在全國31個省(區、市),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悠久、豐富多彩的農耕文化。這些遺産地通過保護和利用,不僅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和傳承了傳統農耕知識,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此次展覽不僅是對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對農耕文明的一次深情致敬。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農耕文明的根與魂,感受古老智慧在現代社會的煥發生機。
在本次豐收節的廣西多民族稻漁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節目表演中,人們可以欣賞到通過農業耕作時間為主線串聯起的7個非遺表演項目。這些表演不僅體現了當地的農業生活節奏,還融合了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藝術形式,如侗族大歌、蘆笙踩堂舞等,這些表演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表演,觀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少數民族的文化魅力,了解他們在長期農業生産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藝術形式。不僅有助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
本次展覽還展示歷年來廣西稻漁豐收節攝影及短視頻作品和桂西北山地稻魚複合系統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藝術品,這些都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廣西以“稻漁合奏致富曲田間光影繪豐年”為主題,向全國的稻漁種養企業、漁業工作者、攝影及攝像愛好者、社會各界人士發出邀請,徵集並篩選符合投稿要求的128份攝影類作品及24份短視頻作品入圍評獎,最終評出了17件攝影類獲獎作品和11件短視頻類獲獎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展現了廣西稻漁産業取得的喜人成果,促進農業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供稿)
往年攝影獲獎作品《歡樂侗鄉》。(吳練勳 攝)
2024年獲獎攝影作品,《這裡還有一條》。(楊忠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