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錦繡,築通途—巴羌高速開工建設兩週年紀實
大地染金,稻香陣陣。金秋九月,沿著巴羌高速主線前行,這條初見雛形的高速公路猶如巨龍盤臥在桂西北的群山之間,穿山越嶺、沿江跨湖,成為又一條交通“動脈”。作為構建陸海國際大通道的重要力量、加強黔桂兩省區之間的重要樞紐,也作為加強中國自貿區(廣西)建設、廣西強首府戰略、廣西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的重點項目,巴羌高速不斷沿襲和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輝映和尋覓民之所盼的風雲際會與機遇夢想。
巴羌高速由廣西交建集團承建。登高山而望,始於秋時酣戰,向錦繡萬里問道河山,兩度寒暑輪迴間。2022年9月至今,巴羌高速全線16座隧道已貫通15座(含半幅貫通),55座橋梁工程整體進度完成89%,路基工程整體進度完成93%,連續兩年超額完成年度産值任務。
2024年9月3日,巴羌高速關鍵控制性工程及全線最長隧道——塘達屯特長隧道實現左幅貫通。巴羌高速建設項目部 供圖
一望無垠的大山,是他們最廣闊的舞臺
起筆,是寥寥數人于溶蝕峰叢洼地地貌與剝蝕丘陵地貌的艱難探索起步。項目建設之初,首批建設者們在崎嶇險峭的陡坡上攀登,在泥濘濕滑的山路上馳騁,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密林間穿行。用精準的測繪、準確的數據,布設控制點、開闢施工便道,為無名的荒地織出最適宜的路線網。
伏筆,是高達47.17%的橋隧比,溶洞、滑坡、危岩等“天然屏障”礙阻。隧道山體寬、斜坡多、圍岩差,橋梁多淩深谷、挂陡壁、跨鄉道、淌河湖,反讓建設者們“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更為閃耀,圍繞技術創新、品質提升,攻難題、通梗阻、破瓶頸,將大自然拋出的道道難題逐一破解。
拉力隧道進洞即碰到軟弱地基,施工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綜合考慮土體、地質等特殊情況,技術團隊創新應用隧道洞口軟弱地基微型樁處治技術,有效提高軟弱地基的穩定性,降低地基沉降,從而確保隧道洞口的穩固性和安全性。後將其總結形成一套省部級工法,榮獲第五屆中國公路學會微創新大賽銀獎。
落筆,是如履薄冰、蹄疾步穩繪就工程安全畫卷。項目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隱患排查治理、分級風險管控”雙重預防機制、“隧長制”和“吹哨人”制度,深入推進“三管三必須”原則在項目一線落地,50余公里的“征途”,他們牢牢掌握安全生産主動權,將安全理念嵌入施工全過程。
跨河百分離式立交橋、江巴樞紐互通涉河百路,林覽互通涉天巴路,巴色互通涉都巴路等,8個涉路施工點讓安全團隊繃緊神經。“日均車流量大,我們做好現場安全標識設置,實行排班制全天候盯控,並聯合縣交警隊進行現場巡檢。”安全員梁維銳回憶道。壓力填滿的酷暑與寒冬,他們如是度過。
籠罩在落日熔金下的岩灘水庫特大橋(盧舒琪 攝)
傾心為民的奉獻,是他們最真情的流露
回望素履以往的來時路,徵拆協調問題,始終是一隻強勁的“攔路虎”。
一頭牽動項目落地,一頭關乎民眾利益,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項目部積極對接相關單位,堅持“一盤棋”統籌推進,將任務清單化,找尋突破口,建立橫向到邊的責任機制。
沿線途經的坤王村,整體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每逢汛期,易發生洪澇。修建防洪提、擴建排洪渠道,一直是民之所盼。為切實改善村民的生産生活條件,項目充分聽取政府、村民意見,實施沿線改路、改溝、改渠“三改”工程。針對當地水利設施老化、出行不便等問題,協調機械設備與物資物料,組織修繕多處水利設施與出行便道,以真情巧化民怨、贏得民心。
“截至目前,已完成房屋拆除97戶,土地徵收6717畝,墳墓遷移929座,桿線遷移317.9km。”細數辛苦打下的“戰績”,徵拆協調員們感慨萬千。
心歸處,是為民。各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化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提出“以購代捐”幫扶模式,助力沿線村民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邀請技術人員為村民提供種植技術培訓,助力旱藕産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聯合當地政府開展捐資助學、安全知識進校園系列活動,助力基層教育工作。修一條路,造福一方百姓。他們以深耕鄉村、躬身實幹展現著“為民眾辦實事,為社會作貢獻”的氣度與擔當。
建設中的巴羌高速岩灘水庫特大橋(盧舒琪 攝)
臻于匠心的雕琢,是他們最誠摯的獻禮
從夯基壘臺到精益求精,巴羌高速全體建設者穿梭鋼筋水泥間,為荒蕪的山野河岸落下精彩注腳。
“岩灘水庫特大橋是推動交旅融合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也是廣西高速公路中首座型鋼uhpc輕型組合梁橋。”起點很高,落點卻難。技術團隊在樁基鋼護筒下放過程中發現,鋼護筒下放過程易出現偏位、傾斜,樁基品質大幅降低。
如何提高深水庫區大直徑樁基鋼護筒下放一次性驗收合格率?經過多次調查分析與測算,技術團隊自主研發了一種鋼護筒下放自動伸縮式裝置及大直徑樁基鋼護筒對接限位裝置,並總結形成專利,合格率達95.7%。該項QC成果獲評全國工程建設品質管理小組活動成果大賽二等獎。
此外,還創新研發了《樁基鋼筋籠套管栓接防偏移緊密對接式機械連接裝置》與《伸縮式大直徑深水樁基鋼筋籠分段下放對中裝置》,用以提高鋼筋籠對接合格率、解決鋼筋籠對中調節快捷性問題。“第三方檢測單位樁基檢測結果顯示,岩灘水庫特大橋所有樁基均為一類樁!”項目生産副經理趙啟雄激動萬分。一系列縝密的“配套”措施,為大橋不斷拔節生長保駕護航。
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地質之險難,反更高漲了追求技術突破的銳氣與魄力。截至目前,巴羌高速BIM技術獲國家級獎項6項、省部級1項,QC成果獲得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4項,發表論文21篇,其中SCI論文6篇,立項廣西地方標準3部,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從打通“堵點”到創造“亮點”,每一次收穫的時刻,盈耳的總是對於“品質效益雙提升”的豪邁訴説。
六卡大橋于青綠叢中過,是現代工藝與自然美景浪漫“邂逅”(莫錦戀攝)
和諧共生的畫卷,是他們最生動的鐫刻
綠影婆娑處,新路踏青來。座落于“天然氧吧”,穿越2個國家自然保護區、毗鄰4個水源保護區,連通廣西東蘭國家地質公園與賜福湖風景區。鐘靈蘊秀的百里山脈、流水潺潺的盤陽河、宛若仙境的雲海、閒庭信步的白鷺……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是優勢,更是使命。巴羌高速建設伊始,就將打造綠色低碳路、綠色融合科技示範項目作為不懈追求。
“地處桂西北石漠化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但本地區降雨充沛,具有實施該技術的區域優勢,同時岩溶地區土壤資源稀缺,該技術又兼具高效保土作用,應用潛力較大。”項目總工黃修賢介紹道。
建設過程中,巴羌高速項目聯合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對高陡岩質邊坡植被恢復開展研究和試驗,採用植被混凝土綠化岩質邊坡,通過水泥與土壤混合提高土壤強度與抗沖刷性,同時實現植被建植,較傳統客土噴播技術,能夠大幅提高噴播層的抗沖刷能力、固定邊坡噴混基材,實現綠化植物建植,為裸露的岩坡再披“綠裳”。
在路基邊坡綠化上,還採取隨機錨桿、張口式引導網、主動防護網和被動防護網、生態植被混凝土、挂網噴薄植草等多種邊坡防護形式,凝心擎畫新綠公路,守護綠水青山“高顏值”。
“我們將‘四節’一環保五要素責任細化到個人,在綠色理念、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節能低碳、品質建設、安全智慧、服務提升七個方面狠下功夫,必定將巴羌高速打造成一條富含深厚底蘊與民族文化、別有長壽之鄉風情魅力的和諧生態之路。”項目經理農明科滿懷信心。
優選路線,就近設置表土剝離堆放區,填平溝壑,改善原有山區耕地,保護、節約土地資源;積極推廣“零開挖”進洞理念,減小對自然地貌的破壞;樁基施工泥漿池遠離河道,拌合站、梁場等設置三級沉澱池,防治水污染;鋼筋加工焊接使用二氧化碳保護焊,各施工場地配備相應的除塵設備,防止大氣污染;利用隧道洞渣修築便道、加工碎石、填築路基,實現節材與資源利用……2022年“巴羌高速綠色融合發展科技示範工程”入選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廣西交通運輸科技示範工程項目清單,2023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築業綠色公路施工示範工程獎項,巴羌高速緊跟“綠色發展理念”風向標,傾力打造多元一體化高速示範路。
薄如蟬翼的是時間,奮鬥的重量,便永恒凝結在無限延展的長河中。
兩年間,從“紙上談兵”到“實景呈現”,巴羌高速全體建設者始終堅持上下一心、迎難而上,以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持續刷新重大節點建設速度,以工程突破之“勢”,助力高品質發展之“能”。
一條革命老區、移民庫區、民族自治地區人民安定發展的和諧之路,鞏固脫貧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已然雄姿初現,迤邐穿行,通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