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小工藝 添彩新生活

時間:2022-08-18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林雪娜 吳雨奇

民間工藝凝聚著手藝人的智慧,蘊涵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近日,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2022全國面塑藝術創作展中,廣西首次有5件作品入展,給廣西民間工藝帶來一抹新風。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面塑,在北方較為常見、南方較為少見,它們是怎麼創作出來的?與之相似的民間工藝發展如何?走近廣西民間工藝的小眾類型,也能感受到一股清新朝氣——

面塑作品《逍遙山水間》。

面塑蘊藏匠心

面塑,俗稱“捏面人”,以麵粉、糯米粉等為原料,用手和各種專用塑形工具,捏塑成景物、器物、人物、動物等栩栩如生的形象。

此次入展的廣西面塑作品分別為周林澤的《逍遙山水間》《紅色記憶》、王冠忠的《清廉魚水情》、莫劍華的《國泰民安》、宋詩文的《鳳戲牡丹》。其中,《逍遙山水間》獲展方收藏。

“我們桂林的面塑,現在知名度不小哩!”此次收穫頗豐的周林澤説道。他是桂林面塑第四代傳人,其傳承的面塑手藝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他介紹道:“作品《逍遙山水間》取材于桂林山水及頗具桂林特色的逍遙樓,想展現的是新時代不忘綠色發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初心。”只見以麵糰雕刻的逍遙樓雕梁畫棟、頗有氣勢,底座四面雕刻有象鼻山、駱駝山、廣福山、日月雙塔等桂林地標性景觀,呈現出青山綠水環繞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貌。

雕塑講究的是匠心,從構架開始都精心設計。在製作面塑逍遙樓時,周林澤決定對自己進行一項挑戰:用榫卯結構將麵糰製作的柱子與橫樑結合在一起。從未接觸過榫卯結構的他特意前往柳州請教木工師傅,只為完美復現逍遙樓的建築結構。110釐米高的逍遙樓對於面塑作品來説比較大,為了提高作品的穩定性,他使用現實中的建築手法來製作面塑,就連瓦片製作也蘊藏巧思:“數百片瓦片如果使用傳統刀具雕刻很複雜也不美觀,我專門對傳統工具進行改良,將牛角磨成‘U’型,在製作好的房檐上戳出瓦片,高效而美觀。面塑作品怕潮濕,我除了加入蜂蜜、甘油等傳統材料用於防潮,還加了苯甲酸鈉使防腐效果更好。”周林澤説道。

“面塑和角雕很相似,在雕刻上只是材質有所不同。”《清廉魚水情》作者王冠忠説道。他是廣西民間高級工藝師,專攻角雕50餘年。此次在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下參展,他決定以角雕技法創作面塑,作品最終入展。“面塑和角雕有相通之處,不變的都是匠心精神。因為有多年雕刻技法,我才能在創作中如魚得水。就像我的《清廉魚水情》,以雕刻技法將魚製作成游動的狀態,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你看不見水,但你能感覺到魚在水中游。”王冠忠説道。

周林澤在創作中。(受訪者供圖)

探路“小眾”工藝

在廣西,由於麵食不是主食,面塑算是“小眾”工藝。然而,因為八桂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自然景觀、厚重的歷史沉澱,賦予了桂林面塑與眾不同的特點。發揮地方特色的同時汲取北方面塑的長處,也是桂林面塑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尋求突破的表現之一。

“面塑在北方以小為主、小中見大。南方有根雕、石雕、木雕等多種受眾感興趣的大門類,所以需要把作品更立體化、色彩更豐富、造型更大些。北方講究‘細’,南方講究‘塑’,我把二者結合起來,不僅要有大氣的造型,局部和細節也力求精細些。”周林澤説道。近年來,他成立了工作室,通過網際網路直播帶貨吸引了不少訂單,“國內訂單多是廣東、浙江、福建等地,訂購比較多的是擺件之類。我們還通過一些代理商銷往東南亞國家,一些喜歡中國藝術品的藏家對面塑等民間工藝品會比較感興趣。還有桂林本地的景區、飯店等也有面塑的挂件、擺件訂單,銷路還算有點出路”。

據了解,在桂林商貿旅遊技工學校烹飪專業,每年有數百名學生學習製作面塑。學生在就業選擇上可以從事餐飲行業,也可以開設手工作坊設計擺件,還可以製作幼兒園的小手工。“小小工藝可以讓年輕人感受悠遠的傳承、精彩的技藝,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讓年輕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該校任課老師告訴記者。

與桂林面塑同樣看似比較“小眾”的角雕境況如何?王冠忠表示,角雕工藝作品大體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為民眾生活用品。民間藝人在自家作坊創作出的梳子、刮痧板、耳墜等各種首飾,屬於生活保健、旅遊工藝品。另一種為角雕藝術作品,由專業工匠獨立創作的角雕藝術作品。目前從事角雕工藝門類的民間藝人不算多,且角雕工藝是我區民間瀕危手工藝之一,其工藝精湛,歷史悠久,依然面臨傳承難題。由於角雕對技術要求較高,需要時間去打磨,起步的薪酬也不會太高,需要更多年輕人傳承技藝,市場出路仍需進一步創新。

賦能鄉村産業

面對傳統工藝存在的應用面較窄,有些只有藝術價值、難以適應社會需求的問題,民間工藝者普遍認為要在生活中“活態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社會生産相結合,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創造新的經濟推動力。

廣西有著知名度甚廣的壯錦、坭興陶、木根雕、貝雕等工藝品牌,為地方發展帶來工藝産業的力量。而對於比較“小眾”的民間工藝,各地也探索出一些路子。

據了解,具有“廣西雕刻藝術之鄉”美譽的合浦,當地角雕多以水族、蝦蟹魚等觀賞性較強的工藝品為主,如擺件、藝術品等。近年來,在北海市大力發展文旅産業的帶動下,該縣積極扶持雕刻藝術企業和人才,促進雕刻藝術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創建産業集聚區、文化藝術創意研發中心等,並通過藝術館、技藝實訓基地等傳承角雕技藝,使角雕成為特色品牌而非“小眾”産業。

有著“廣西根雕藝術之鄉”稱號的靈山縣,根雕種類繁多、形象各異,各種茶几、桌椅、觀賞工藝品等造型精巧多樣。該縣將根雕藝術作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與旅遊産品緊密結合,大力支援創作、展覽、工藝廠建設等,通過開展根藝培訓班、舉辦評獎活動等舉措,逐漸形成一條特色工藝的産業鏈。

雕刻有前景,編織有市場。在岑溪市南渡鎮,竹芒編織技藝被列入自治區級非遺名錄。當地群眾用竹、芒、藤等可再生資源編成各種日用品、工藝品和生産工具,如竹柄芒掃、竹椅、竹籃、果盤、花瓶等,在當地還形成“竹芒編一條街”“竹織村”“芒編村”等。如今,竹芒編織成為當地一項可觀産業,産品遠銷海外。

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區獲命名的“廣西特色文藝之鄉”達數十個,其中包括特色工藝文化之鄉,為地方特色工藝産業發展強化了品牌價值,給地方民間工藝者創造了生産生活的便利。目前,協會有不少民間工藝師,包括農民畫、刺繡、陶藝、雕刻、剪紙等,有些雖然不在工藝美術領域大産業中,但這些手工藝者憑藉對傳統手工技藝的熱愛,在地方發光發熱,用傳統工藝賦彩了嶄新生活。(記者 林雪娜 實習生 吳雨奇)

(責任編輯:莫翠芳)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