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璞:致力推動八桂文學蓬勃發展

時間:2022-07-04來源 : 南寧晚報作者 : 李宗文 黃淑慧

原標題:他在文學領域碩果纍纍;他深深眷戀廣西民族文化

陳學璞:致力推動八桂文學蓬勃發展

“我的祖籍江西省安義縣,這是我的第一故鄉。興國縣作為出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有一個我人生價值和文學理念形成的地方,我實用寫作與文學批評的動力源泉,這就是我的第三故鄉——廣西河池天峨縣岜暮鄉都樓村納朗屯。”

陳學璞對廣西文學如數家珍。

這是現年78歲的陳學璞老先生在自著的散文:《重返故鄉·我遙遠的納朗坳》中,對於自己第一、第二、第三故鄉的理解。他如同從異鄉順水漂來的一顆種子,在蒼翠遼闊的八桂大地上得以汲取營養、生根發芽,在幾十年間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日月更替,櫛風沐雨,他在文學領域收穫了纍纍碩果:共發表論文和雜文400多篇,累計180多萬字,獨著和主編著作20部。他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紮根廣西 他成了壯族人民的兒子

1944年8月8日,陳學璞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的父親在外地幫南方有名的周老闆做布匹生意。父親和叔叔工作的公司總部在南昌,陳學璞跟隨嬸嬸到南昌讀小學一年級。他自小讀書努力,因成績優秀有一次學校獎了一個麵包。時過境遷,他依然印象深刻。之後父親被派到柳州開分店。1951年,陳學璞從江西到廣西,在柳州讀完了小學、初中,並順利地升入了柳州高中。

在高中,陳學璞入團,還評上了學雷鋒積極分子。1963年高考之後,家境清貧的他填報了廣西師範學院(今廣西師範大學)的中文系。因為師範專業的學生可以學雜費全免,伙食國家全包,不給家裏增添負擔,這一點打動了少年時期的陳學璞。

畢業後,陳學璞被分配到廣西河池天峨縣岜暮鄉都樓村納朗屯下鄉插隊,壯族人民熱情地迎接了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們。他們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尊重,陳學璞還被住家的主人韋伯伯認做乾兒子。

在幾十年後,他這樣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韋伯伯清了清嗓子,親切地看著我説:‘我今天講一件家事,就是認定這個城裏來的大學生,做我家的幹仔!’我趕忙説:‘我願意,太好了!’長老們紛紛道喜,杯中斟滿米酒,一飲而盡,我大喜過望。再香再甜的原生態美食,也不知其味了。吃過夜宵,一夜無眠。”

天峨縣的山山水水對於來自城市的陳學璞是那麼新奇,在這裡的勞作生活和切身觀察體會,成了他最好的寫作靈感源泉。

在天峨縣工作12年,他常常是一個人走路下鄉,翻山越嶺,調查寫作,或是參加群眾修公路、挖水渠、建電站。幾次遇險,碰到下冰雹、泥石流、暴風雨、發洪水之類,都能化險為夷。陳學璞在天峨縣撰寫了各類文稿100多萬字,發表新聞稿80多篇,其中有不少是寫民族、讚祖國、頌黨恩的。其中通訊《銀線飛架萬重山》刊登在《人民日報》,與莫文福合作的通訊《高原馬幫隊》上了《光明日報》,通訊《高山銀幕映紅心》得到了新華社的青睞……

筆耕不輟 寫評論文章幫更多人發聲

1980年11月,陳學璞被調到河池地委黨校。不久,調到地委宣傳部理論科。後來,自治區黨校要增設文史類學科,派人來河池地區招人,陳學璞就調來了南寧,在中共廣西區委黨校擔任講師。

學校正好開了一門寫作課,陳學璞是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出身,本身有文學基礎,還在河池地區做了十幾年的新聞報道和理論宣傳工作,於是就在學校裏給學員們講寫作。他融會貫通書本和實際,將十幾年的寫作經驗傾囊相授,注重實用的教學風格受到了幹部學員的歡迎。1985年,陳學璞與人編撰了《幹部寫作基礎》。之後《幹部寫作教程》《寫作例文》《寫作指導》《畢業論文選評》《公務文書寫作》《經濟應用寫作》等一系列與幹部寫作相關的書籍陸續出版,開了全國這方面教材的先河。書籍出版的資訊登載在《中國青年報》上之後,該教材很快變為暢銷書,就連深圳、西藏等地的黨校、幹校也一度採用,這給了陳學璞莫大的鼓舞。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陳學璞了解到天峨縣木器廠有一位青年工人小顏,他的處女作《奇怪的女廠長》在《廣西文學》發表後,引發了當地人的激烈討論。陳學璞立即寫了一篇小説評論《努力塑造創業者形象》以示鼓勵和支援。

在陳學璞的推薦下,小顏被調到天峨縣文藝隊從事創作。之後,小顏還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並在畢業後選擇留在河池學院工作,從此改變了命運。

這件事讓陳學璞感慨良多,尤其使他看到了文學和評論的力量:“通過文字,我們需要同情、支援弱者和需要幫助的人,幫他們創作,為他們發聲。從此,我把寫評論文章作為宣傳工作的補充和業餘生活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樂此不疲 為深深眷戀的壯族文學出力

廣西作家凡一平17歲時在《詩刊》發表第一首長詩,陳學璞與銀建軍立即發表評論,給予鼓勵;何培嵩發表第一篇報告文學時,陳學璞建議他主攻報告文學,並在之後跟蹤何培嵩的報告文學創作,寫了一系列評論。

陸地是一名壯族作家,曾任廣西作家協會主席、廣西文聯主席。他著有《美麗的南方》《瀑布》等長篇小説,被視為壯族現當代文學的奠基人物之一。陸地誕辰一百週年之際,陳學璞自費三次去陸地家鄉扶綏縣調研,鑽進陸地故居山洞考察,還召開座談會。陳學璞發現當地的圖書館連一本陸地的書也沒有,這令他頗為意外。於是,他立即著手起草建議傳承陸地文學精神的咨政報告,得到自治區、崇左市領導肯定性批示。

接著,陳學璞策劃了一場陸地百年誕辰的紀念研討會,聯繫到了陸地家鄉所在的廣西民族師範學院,提議舉辦一個研討會或紀念會。2018年,研討會成功在廣西民族師範學院舉辦,陳學璞在主旨發言中,提出創建陸地文學館。第二年,借用《南方文壇》頒獎會,在總編輯張燕玲支援下,陸地文學館掛牌儀式在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隆重舉行。

此後,陳學璞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希望今後能舉辦陸地文學獎,創辦陸地文學基金,建設實體化的陸地文學館,為後人留下更多有價值的民族文學印記。

不遺餘力 把廣西少數民族文學推向全國

陳學璞雖然已退休多年,但仍然保持永不鬆懈、永遠進擊的人生風格。2019年2月,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何培嵩長篇報告文學《哭了笑了》,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在審讀書稿時,為了把這本書打磨成高品質的精品力作,陳學璞反覆研讀,刻意“挑刺”,不放過每個字詞句,提出了30多條意見,包括“硬傷”、商榷、建議三個方面。在編輯多方努力下,經過作者精心修改,書稿品質大為提高。後來該書榮獲廣西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圖書獎、第九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等多個獎項。

林超俊的長篇報告文學《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後,陳學璞第一時間拿到這本書。他很快寫出6000字的評論《從拔哥到文秀——讀林超俊的〈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2020年10月31日,《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陳學璞在會上發言,得到中國出版集團前總裁、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的肯定。會後,在《中國婦女報》前社長黃理彪的推薦下,同年12月8日《中國婦女報》作為重磅以半個版刊登了《從拔哥到文秀:紅土地上的最美青春——讀〈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

在南寧工作的幾十年間,陳學璞親眼見證了南寧的巨大變化。“南寧給了我一個成長和學習的環境,來南寧以後,我從各方面都得到了進步。南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和睦包容,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很有奔頭。”

陳學璞成長于廣西,對這片土地懷有孩子對母親般的深深眷戀。“作為文化人,首先是你能為廣西做什麼,為廣西的作家做什麼。做得成是好事,做不成也不是壞事。希望能利用文藝評論、文學館等形式提高文化自信,把廣西的少數民族文學、各民族文化基因推向全國。”(記者 李宗文 實習生 黃淑慧)

(責任編輯:覃逸霏)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