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用“千萬工程”引領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4-06-07 16:07:02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每當夜幕降臨,悠揚的旋律便會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的廣場回蕩,一場場文藝表演吸引了眾多村民駐足觀看,成為他們茶余飯後津津樂道的舒心事。

與此同時,在科右前旗科爾沁鎮的平安村,村民們也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城裏人”生活。24小時不間斷的自來水供應、便捷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全自動洗衣機以及現代化的水衝廁所,讓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的義勒力特嘎查,更是實現了從小鄉村到小“香”村的華麗蛻變。這裡,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花鄉小鎮”的美稱,還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蓬勃的發展勢頭。村民們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業、和諧美麗的鄉村新畫卷……

眼下的興安大地處處煥發生機,這一系列變化,正是興安盟探索實施“千萬工程”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興安盟深入學習借鑒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好經驗好做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堅持以內蒙古自治區“十縣百鄉千村”示範創建工程為抓手,從率先建設烏蘭浩特周邊項目著手,因地制宜建設符合實際、具有興安盟發展特色的典型蘇木鄉鎮、嘎查村,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循序漸進,同步推進農村牧區生産、生活、生態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我們嘎查申報了實施‘千萬工程’示範村,主要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提升等方面進行項目建設,讓群眾真正成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受益者。”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永發嘎查兩委成員佟雙全説。

眼下的永發嘎查,侵蝕溝建設開足馬力,高標準農田建設也如火如荼。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經濟林建設、修建橋梁、村屯綠化等措施,永發嘎查正全方位補齊短板,不斷提升全村的“顏值”與“氣質”。

如何學好用活“千萬工程”這一生動教材?興安盟明確了“任務書”和“路線圖”,確定了2024年以及2025年至2027年興安盟落實自治區“千萬工程”實施意見項目建設清單。

到2027年,興安盟爭取向自治區申報打造兩個示範旗縣、13個示範蘇木鄉鎮(農牧場)、89個示範嘎查村(農場連隊)。其中,今年重點建設大烏蘭浩特周邊項目,重點圍繞大烏蘭浩特周邊居力很鎮、科爾沁鎮、察爾森鎮、義勒力特鎮、烏蘭哈達鎮、葛根廟鎮、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的11個嘎查村,紮實形成一批具有標桿性的創新典型,總結提煉可複製、能推廣的經驗,引領全盟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我們一直注重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村幹部帶頭實施村莊綠化、庭院美化、垃圾分類,持續改造優化人居環境。”義勒力特嘎查黨支部書記李德生介紹説,是人居環境整治讓這個曾經街道遍佈牛羊糞便、垃圾雜物隨處丟棄的小山村,變成了鮮花滿園的美麗家園。

人居環境整治是給農村“打底”的基礎工程,今年,烏蘭浩特市以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為基礎,以産業振興為核心,在義勒力特鎮、烏蘭哈達鎮、葛根廟鎮、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計劃實施“千萬工程”項目47個,總投資約2.2億元。目前已開工項目39個,重點實施和美鄉村建設、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産業提質、鄉村治理提效、經營鄉村賦能等6大工程。

隨著氣溫攀升,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東泉村的特色農産品“東泉香瓜”迎來了豐收時刻,大棚內,一顆顆個大體圓的香瓜錯落有致地挂在綠油油的瓜蔓上,散發出撲鼻的瓜香。

“近兩年,我們東泉村採取冷棚+露天及庭院多元化種植方式,著力發展香瓜種植産業。共有種植戶45戶,庭院佔36戶,香瓜採摘結束還能再種菜,一個大棚‘一年兩收’,總收入可達1.35萬元,極大提升了農戶發展香瓜産業積極性。”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東泉村村委委員邊佳星介紹説。

突泉縣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千萬工程”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堅持菜園、果園、花園、遊園、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五園”共建理念,將農家庭院“方寸地”建設成群眾增收的“致富園”。

推進“千萬工程”並非一蹴而就的易事,而是一項需要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未來,興安盟將繼續聚焦關鍵領域,精準發力,以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將“千萬工程”蘊含的理念和方法轉化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文:高敏娜、武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