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報告文學作家的文學創作中,反映脫貧攻堅、鄉村建設等內容的作品佔據了重要而獨特的位置。布仁巴雅爾與楊楣合著的《中國牧民》,是作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開拓現實疆域、探掘人性情懷,創作出的又一部反映現實生活、富有時代特色的現實題材文學佳作。
一位將軍之子,紮根草原50年,通過不斷探索和努力,創造了人草畜和諧共生的生態牧場,帶領一方牧民生態致富,而他本人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畜牧業的一名開拓者和引路人……作者以實地採訪獲得的大量細節,塑造了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用飽含激情的文字觸動了讀者心靈,在描述人物與現實博弈的過程中,表達了一種不屈不撓的時代精神,讓讀者既看到時代發展的宏圖美景,也感受到社會前進的動力和人物成長的激情。
主人公廷·巴特爾是一個英雄的名字,也是一個英雄般的存在。但他也曾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小人物,隨著青春之始,骨子裏的正直與英雄基因讓他開始有所覺悟並付諸行動,他像父親一樣,對社會、對家園懷有自覺的責任心和愛心,雖歷經曲折,卻始終秉持自己的價值堅守和生命追求。
可以説,作者與人物互相成就。蒙古族的布仁巴雅爾創作這部作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生長的土地給予他的影響,一生都無法更改。他的心性、智慧、情致、正氣等,與主人公血脈相通、氣息相連,由他出手為廷·巴特爾寫作,可謂天然契合。
作者熟悉這塊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關於草原,關於畜牧飼養,以及各種動植物的名稱、習性、屬性、生長特徵等。在其筆下,不僅能看到人物的動作形象,還能呼吸到撲面而來的草原氣息。文中隨手可摘、隨處可見的知識技能等,使得閱讀作品時可以有一種知識的彌補和獲利,具有較好的閱讀體驗。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賦予作者獨特的藝術特質和審美眼光,讓其在敘事筆調上顯得溫情,帶著發自內心的熱情。書中的人物活靈活現,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境界。作者寫出了主人公精彩的人生故事,寫出了他精神特質背後豐富的文化圖景,告訴我們廷·巴特爾精神稟賦的來路與出處,以及他成為“七一勳章”獲得者的偶然與必然。
這部作品不僅是廷·巴特爾的個人奮鬥史,也不只是個體命運的精神成長史,而是以廷·巴特爾的人生軌跡為載體,折射和表現了新時代草原牧民的風采風貌,深刻反映了當今時代廣大牧民的奮進以及草原的巨大變化。
內蒙古是一塊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土地,薩如拉圖雅也有著鮮明的地域風貌,作者在寫作中融入的民俗文化和地域風格,使得這部作品充斥著濃郁的薩如拉圖雅式的獨特性,或者,可簡單地稱之為草原特質。
主人公是一個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卻又光彩四射的人物。他善良本分、克勤克儉,為人有情有義、遵禮守節,又眼明心亮、勇敢堅強,是新時代新牧民的優秀代表。
作者以真實的目光打量現實,以一個作家腳踏實地的行走,以誠懇紮實的採訪與姿態,緊貼著這片土地、緊貼著人物寫作。文中摒棄了時髦的技巧和用語,語言樸素、句式樸實,但又有許多令人驚艷的表達。比如,寫馬群裏的馬“被咬成了禿尾巴”,説主人公手上身上帶著牲畜的味道,“回家洗了幾遍澡還有味道”,説主人公在大雪的時候“蹚著雪路走”,説暴風雪中回來的牧民“兩手空空,只有滿臉的淚水和絕望”……這樣的表達,生動、精準、貼切。
作者以原汁原味的寫實方式,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淳樸的、智慧與勤勞並存的草原圖景,在字裏行間構築起人物純美的精神品格,這正是作品的價值所在。這部作品是近年來反映草原牧民形象的一部寫實力作,在推動現代化新牧區建設的今天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寫出了個人與家國的關係,以及個人之於鄉土家園甚至之於國家的重要性。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國家能夠歷經磨難而蓬勃發展,能夠克服困難而不懈前行,可以説,一個個像廷·巴特爾這樣的優秀個體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格外敏銳地認識到這一點,將其化作一種意識、一種眼光、一種視角,以審美的方式撥亮了精神和理想的燈火,給廣大閱讀者帶來精神指引的力量。這一點,尤其難能可貴。 (文:張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