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一叢叢,鬱鬱蔥蔥、生機盎然,古老瀕危物種、植物界的“大熊貓”四合木,近日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人工擴繁成功回歸野外,成活率達75%以上。這是有史以來株數最多、成活率最高的四合木人工擴繁範例,也是人工繁育四合木首次大規模回歸野外。
“短短幾個月時間裏,鄂托克旗實現了野生四合木大規模人工移植、人工繁育、野外回歸多個重大突破,成功破解了這一古老瀕危物種保護的技術瓶頸。”鄂托克旗林草局局長蔣治軍説。
四合木起源於1.4億年前的古地中海植物區係,被譽為植物“活化石”,是中國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之一,全世界僅存一萬公頃左右。其分佈範圍非常狹窄,主要分佈于我國內蒙古鄂爾多斯西部、阿拉善東部、烏海,以及寧夏石嘴山等地區。四合木適應極端乾旱條件,對當地生態系統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植物系統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多年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使四合木的生境受到破壞,生長面積逐漸萎縮,再加上四合木獨特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繁殖和更新速度緩慢,導致四合木保護形勢極其嚴峻。1995年,為保護四合木等珍稀物種,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各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也紛紛探索試驗人工繁育四合木,但均未有大的進展。
2023年4月,為配合國家重點鐵路項目包銀高鐵建設,鄂托克旗林草部門組織鄉土專家對項目實施區分佈的四合木進行搶救性保護。專家們將四合木整株帶土球移植到特製袋狀營養杯,並在溫室大棚內進行培育。最終,人工移植的4萬餘株四合木成活3.5萬餘株,成活率達到了90%左右。數量如此之大、成活率如此之高的四合木移植工作尚屬首次。
為擴大瀕危植物種群,在四合木人工移植成功後,鄂托克旗進行了人工扦插繁育探索,通過不同溫度、不同濕度、不同季節等因子的試驗,成功繁育了30余萬株四合木苗木。此後,又通過培育、練苗等措施將部分人工繁育的四合木苗木成功移植到野外,成活率達75%以上。
“野外回歸是拯救四合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起到恢復和重建種群的作用。這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取得,積累了四合木人工繁育技術成果,奠定了四合木保護、繁育、發展的堅實基礎,讓四合木這一古老物種重新煥發生機。”蔣治軍説。
(記者:霍曉慶,原標題:植物界“大熊貓”保護在鄂托克旗取得重大突破國內首次!瀕危四合木擴繁成功回歸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