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10萬餘畝“責任田”繪草原詩與遠方

發佈時間:2023-10-26 18:15:25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馬文莉 張添福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牧民達瓦一家的草場上,密密麻麻、相連成片的草方格裏,早熟禾、披鹼草等牧草,已深深紮根在了這片草場上。

“我的草場沒有治理前,是黑土灘。治理後毛蟲、鼠害都不見了,黑土灘消失了。”日前,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賽爾龍鄉的牧民達瓦,翻出相冊裏的對比照後笑著説,“親戚朋友看到我的草場從嚴重的黑土灘變成如今草比人高的景象,都不敢相信!”

十多年前開始,達瓦的900多畝草場,鼠害氾濫、毛蟲遍地、地表裸露,牛羊日漸消瘦……

在當地,還有許多像達瓦一樣處在草場退化困境中的牧民。

河南縣作為青海省畜牧業大縣,有機畜牧業發展起步早、底子厚,畜牧業資源豐富,天然草原面積992.3萬畝,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基地。

可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以及超載過牧等因素影響,河南縣草原一度出現沙化、退化現象,高原鼠兔、高原鼢鼠氾濫,時刻威脅著河南縣草原生態安全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治理退化草原已迫在眉睫。2016年,作為青海省唯一一個蒙古族自治縣,河南縣提出縣級幹部生態治理責任田管理模式,形成縣級幹部參與、責任田牧戶配合、草原技術推廣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帶動全縣民眾共同治理草原的模式。

工作人員查看草場恢復情況

在蒙旗大草原工作三十餘年的河南縣自然資源局草原綜合專業隊原隊長馬戈亮,帶領隊員不斷引種試驗,最終將豆科牧草、披鹼草和草地早熟禾等自身品質優良的牧草,在草原退化的區域進行補種,成效顯著。

同樣,作為草原綜合專業隊現任隊長的卡著才讓,帶著隊員監測草原退化程度,一次次與相關專家研究治理方案,先後從省內外引進多種草種,進行各種試驗……

“治理草原退化,首先要施肥,然後補播草種、圍欄禁牧。讓大家欣慰的是參與治理的草場都已經入了恢復期。”卡著才讓説。

工作人員介紹草場治理情況

八年來,河南縣級幹部積極認領屬於自己的責任田,參與草原生態修復工作。如今,河南縣在6個鄉鎮共確定了45塊合計10.25萬畝的責任田。

然而,認領容易治理難。由於治理期間需要禁牧,牧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不高。遇到這種情況,責任幹部不得不一次次走進牧民家中,從生態修復到畜牧業發展,從惠民政策到生産生活訣竅,以及牛羊放牧策略等多方面,反覆耐心講解勸説。

“剛開始我還是有點懷疑,偷偷在種了草的地方放牧,到第二年發現沒有禁牧的地方和禁牧區完全是兩種效果,我才明白了管理草場的重要性。”達瓦對記者説。

“以前,一到風季,我們滿臉都是塵土,參與草場治理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情況了。我的草場開始走向恢復,卡著才讓隊長説我的草場不會再出現草原生態問題了。”學會了草場管理的達瓦細數著草場變化的點點滴滴。

草場治理現場

看到草場的可喜變化,越來越多的牧民爭先加入了草原生態修復中。

另一名草場使用人華布興奮地對記者説,自己的草場是第一批參與治理的責任田,當時屬於全縣退化最嚴重的草場之一,百分之八十的草場已經退化為黑土灘,如今成為有了草氈層的好草場。

華布説:“當時我家的草場退化特別嚴重,我們都不抱希望了。現在你看看,這周邊都是牧草!”

如今,責任田治理已有八年,隨著其他一系列草原生態保護政策落地、項目工程實施以及管護制度的建立,許多曾經乾涸的河谷又流動起了清澈的溪水,草原退化得到了有效控制,河南草原呈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畫卷。(文:馬文莉、張添福,供圖:卡著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