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來自內蒙古的安達組合用一曲蒙古長調與搖滾樂相融合的《孤勇者》,仿佛把觀眾帶到了廣闊草原,讓長調這一傳統藝術煥發了新的活力。
蒙古長調起源於2000年前,至今長調還保留著豐富的地域風格,它讚美草原山川河流,歌頌愛情和友誼,表達了蒙古族對命運的思索和感悟。
在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牧民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長調表演和當代創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忙碌的演出、觀眾的歡呼讓安達組合欣慰:一個傳承兩千年的音樂形態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他們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到,蒙古長調是活在當下的藝術。
安達組合隊長博·那日蘇説:“長調沒有固定的節奏,我們不能用三拍五拍去衡量它,真正的長調,需要有生活體驗才能唱好。”
2005年,中蒙兩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這是中國第一次與外國聯合就同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申報的項目,隨後中國和蒙古國開展為期十年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聯合保護行動,使得這一蒙古族文化瑰寶不斷傳承和發展。
這種音樂形式誕生於蒙古族的漫漫遷徙之中,如今已成為世界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長調的傳承沒有停留在保存傳統上,它在與時俱進,融合全球音樂元素,體現出無國界的溝通魅力。
(出品人:楊谷,製片人:張寧,監製:廖慧、李方舟策劃:李方舟,執行策劃:張悅鑫,採訪:張悅鑫,撰稿:張悅鑫、田媛,協調:王瀟,配音:李梓宇、雷渺鑫,翻譯:光刃工作室,鳴謝單位:內蒙古數字文化音像出版社,部分素材來源:新華社、央視網、綜藝《樂隊的夏天3》,指導單位: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出品: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