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金秋,黃河兩岸風景宜人。走進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河灘村的銀川黃河濕地公園,波光粼粼的廣闊水面好似銀鏡倒映著藍天白雲,空中鷗鳥翱翔、岸邊林草豐美、園中游人漫步,鋪陳開一幅生機盎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生態畫卷。
“以前這裡屬於黃河的河灘地,有段時間環境變得很差,溝道裏都是排放的廢水,一到附近就能聞見臭味。後來政府在這裡治理污水、清淤溝道,還修建了黃河濕地公園,現在水清了,灘也綠了,魚和鳥都回來了。”河灘村村民顧金成説,如今的黃河濕地公園已經成為市民賞景觀鳥、親水休閒的好地方。
黃河兩岸水清岸綠、風景宜人(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黃河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為市民送上生態美景,還為保護母親河發揮重要作用。濕地公園通過環島流動等方法對上游溝道來水延長流程、延緩流速,並種植水生植物達到涵養水源、生態修復的效果,使得進入黃河的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為銀川濱河水系截污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的重要建設項目之一,銀川黃河濕地公園的建設只是銀川市守護黃河安瀾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銀川市實施並完成銀川濱河水系截污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這是一個集黃河行洪區河灘地整治、水系連通、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黃河兩岸水清岸綠、風景宜人(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據銀川市水務局水利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岳曉燕介紹,銀川市擴整連通南起永寧縣中乾溝、北至賀蘭縣北大溝的水系,截流11條排水溝匯入其中,調配改造使用3處濱河濕地,沿線補充新建5處人工濕地,進一步疏通現有濕地排水通道,形成南北貫通的長度約51.6公里、面積約1.1萬畝的濱河水系,確保了賀蘭縣北大溝入黃口水質穩定在三類,黃河干流銀川段水質保持二類進出。
“通過科學種植蘆葦、菖蒲、睡蓮等挺水、漂浮、沉水植物,形成水生植物體系1.89萬畝,並投放魚蝦貝類等水生動物,構建成由各類水生動物、植物、菌類、藻類等形成的完整濕地生態凈化系統。”岳曉燕説,濱河水系借助水體迴圈凈化,實現水系濕地聯調聯凈,使主要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確保入黃排水溝水質全部達標,為母親河注入“健康血液”。
冬季黃河沿岸湖泊濕地裏棲息的野生鳥類(資料圖片,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供圖)
得黃河灌溉之利,銀川平原自古溝渠縱橫、湖泊棋佈。如今,素有“塞上湖城”之稱的銀川,擁有濕地面積5.31萬公頃,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個。近年來,銀川市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示範市為目標,全面開展“美麗河湖”建設,連通擴整河湖水系,修復保護濕地生態,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提升水系岸線景觀,不斷推動河湖生態保護與治理取得新成效。
如今的銀川,河湖濕地生態有效恢復,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市區濕地率達到10.65%,濕地保護率達到85%。目前全市有5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6處自治區級濕地公園和1處國家重要濕地,12處自治區重要濕地。
冬季黃河沿岸湖泊濕地裏棲息的野生鳥類(資料圖片,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供圖)
隨著濕地自然環境明顯改善,黃河銀川段生態環境不斷向好,黃河外灘濕地、黃河濕地公園等濕地成為候鳥棲息繁殖的重要場所。據統計,銀川濕地現有野生鳥類242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8種,自治區級保護動物24種。
“這幾年在黃河岸邊的廣闊水域能看到的野生鳥類數量明顯增加,一些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種類、種群也顯著提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副主任呂金虎説,這説明銀川濕地是世界候鳥主要的遷徙通道、棲息地,也説明銀川黃河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的完整性和物種多樣性不斷提升。
今年,銀川市將繼續在黃河外灘國家濕地公園等地開展駁岸整治、植被恢復等工作,著力恢復、打造黃河流域(銀川段)生態廊道,並在銀川黃河河流、湖泊濕地及銀川濱河水系等區域開展候鳥越冬棲息地和取食地保護、春季遷徙候鳥疫病監測以及冬春季候鳥投食等工作,為濕地野生動物提供適宜生存、繁殖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
“‘塞上湖城’的生態美景是母親河的饋贈,持續加大河湖濕地治理力度,確保黃河水清岸綠、長治久安,這是銀川的使命和任務。”呂金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