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草原上的“譯寄瓦”:讓郵政“綠”成為草原最美的色彩

發佈時間:2023-05-09 14:50:00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戴文昌 李亞龍 田鵬鶴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我要繼續紮根雪域高原,讓奉獻成為無悔青春的主旋律,讓郵政‘綠’成為甘肅甘南州瑪曲草原最美的色彩。”麥桃吉8日説。

麥桃吉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甘肅省瑪曲縣分公司的一名“譯寄瓦”(投遞員),她工作的郵政所位於瑪曲縣西南的採日瑪鎮,是一個在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偏遠之地。該鎮共有5個行政村,4000多常住人口散居在721平方公里的草原上。

瑪曲縣被稱為“離天最近的地方”,平均海拔3700米,年平均氣溫只有3℃。這裡沒有四季,只有冷熱,即使是仲夏時節,瑪曲也會大雪紛飛,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羽絨服。

2018年,麥桃吉來到郵政所。6年來,她共投遞了36萬多份郵件。每天的“規定動作”是上午10點開門營業,下午3點接卸郵車,4點營業結束後,再騎上“小電驢”,馱上大包小包的郵件,沿著21公里長的路去投送報刊和郵件,服務7個機關單位、3個行政村、2座寺院,每天投遞的報刊和郵件有200多份,每週休息一天。

麥桃吉説,因為這裡條件艱苦,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因為工作繁重,又讓不少人半途而廢。加上小鎮生活枯燥無味,所以2017年以前,採日瑪鎮郵政所工作人員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茬又一茬。年輕人多則一年半載,短則一兩個月就黯然離去。

“情係萬家,信達天下,路途雖遠,使命必達。”雖然身在高原,遠離繁華,但郵政人堅守“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核心宗旨,克服一切困難,把每一份郵件送到人民手裏。

“每月5日,我總會守在所裏,等候兩位‘老顧客’光臨,他們會準時來郵政所給孩子寄家鄉的酥油和牛肉乾。兩位藏族‘阿爸’不會寫漢字,所以填單子、寫地址、打包都由我來幫忙完成。看著‘阿爸們’滿意地回去,我的心和他們一樣喜悅。”麥桃吉説。

麥桃吉上過甘南衛校,又精通藏漢雙語,每次把報紙送到寺院後,只要時間寬裕,就給僧人閱讀藏文報刊,用通俗易懂的藏語講報紙上的內容,看著僧人們興致勃勃聽她讀報,麥桃吉一天的疲憊就會一掃而光。

“我的愛人常年在牧場,自己工作又太忙,只能把3歲的孩子‘丟’給年事已高的父母照看。2020年11月,我的父親因意外受傷住院,當時我正忙‘報刊大收訂’脫不開身,兩天后才趕到縣醫院。看著病床上的父親和守在旁邊的母親,還有幼小的兒子,那種無助和淒涼讓我心如刀絞,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心中打起了‘退堂鼓’。”麥桃吉説,可回到所裏,看著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又一頭扎進了郵件堆。

讓麥桃吉堅持下來的原因,還有一種親情,甘南草原上淳樸可愛的民眾讓她難以割捨。上乃瑪村的喔考大媽,因年老行動不便,身邊缺人照顧,麥桃吉每次投遞郵件路過她家時,總要進去看看大媽,幫她打掃衛生,經常給她從鎮上代買藥品和生活用品,多年以後,麥桃吉與喔考大媽已情同母女。

“因為熱愛,所以全力以赴,這份工作雖然普通,在我眼裏卻非常神聖,每當騎著電動車奔赴在風雪或烈日下,就感覺自己是中國郵政標識中的信使,策馬揚鞭,風雨無阻,把遠方的牽掛和祝福送到萬戶千家。”麥桃吉自豪地説。

美麗的阿萬倉草原沉醉了世人的眼睛,而高寒缺氧的自然條件,地廣人稀的漫漫“郵路”,讓這些“郵差”更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