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鏈條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杜崗為大豆産業“把脈開方”

發佈時間:2023-03-07 19:26:02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全國人大代表杜崗在提案中為大豆産業“把脈開方”,建議提高大豆産業全鏈條競爭能力,提升國産大豆自給水準。

中國網3月7日訊(記者 蘇文彥)  大豆是中國傳統的“五穀”之一,種植歷史已有近5000年。近20年來我國大豆消費量、進口量逐年增長,進口大豆佔全國大豆需求量的比例從1970年的6.8%增至2020年的84.0%,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大豆進口國。國産“金豆豆”不僅豐富著中國人的餐桌,更承擔著糧食安全之重。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村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崗

正在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村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崗在提案中為大豆産業“把脈開方”,建議提高國內大豆優勢區生産能力、大豆精深加工能力、大豆生物技術育種能力等,提高大豆産業全鏈條競爭能力,提升國産大豆自給水準。

杜崗在建議中説,我國對進口大豆的高依存度衝擊國內大豆産業,大豆長期穩定供應面臨嚴峻考驗;大豆生物技術育種研發創新水準較低,種業安全面臨挑戰;大豆品種創新能力不強,機械化、標準化、專業化和資訊化生産水準很不均衡,大豆價格波動劇烈,農民種植效益不穩定;本土大豆加工企業呈現“小、弱、散”的特點,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産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足,“研發-生産-加工-銷售”産業鏈各環節的獲利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仍有欠缺。

杜崗在田間查看豐收的大豆

為此,杜崗建議:

一是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提高大豆優勢區生産能力,建設高産穩産的大豆高標準農田,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提高耕地輪作補貼金額,從而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産水準,改善産品品質,提升國産大豆自給水準。

二是做好大豆領域育種技術研發和儲備工作,打破外國公司技術壟斷,促進大豆品種産學研一體化發展,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大豆産區合作進行科學研究、品種試驗、技術推廣等工作,提升大豆種業科研創新能力。

無人機在進行田間作業

三是繼續實施耕地輪作制度試點,有效保障大豆種植面積,通過輪作調整種植結構、推進可持續發展、提高大豆産量、促進玉米大豆均衡發展;繼續增加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大縣數量,擴大繁種基地建設規模,加快大豆提純擴繁,提高大豆良種供應能力;加大對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援力度,推動大豆機械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産,有效提高大豆單産和種植收益。

四是支援加工企業與大豆産區就近配套發展,採用訂單種植保障大豆價格相對穩定,減少運輸和倉儲成本;引導大豆加工銷售企業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向高附加值産品要利潤,圍繞産品精深加工和副産物綜合利用持續發力,在大豆産品食用價值和功能效用方面進行深度開發,帶動大豆全産業鏈升級,實現豐産增收;支援地方加工銷售小微企業拓展市場。如內蒙古“扎賚特優質食用大豆”有非轉基因、生産環境優良、蛋白質含量較高和外觀品質好等特色,但市場銷路面臨困難,建議可在央媒、短視頻、電商平臺等給予優質大豆品牌更多宣傳資源。

扎賚特旗大豆高標準農田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大豆生産基地,主産區主要集中在呼倫貝爾市嶺東南和興安盟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播種面積接近全區大豆種植面積的90%。這裡土壤肥沃、集中連片、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國營農牧場和合作社、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在規模化經營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擁有先進的大豆整地、播種、田管和收穫機械,具備了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發展的條件和基礎。2022年,扎賚特旗大豆示範田創內蒙古旱地大豆高産紀錄,並以大豆畝産303.4公斤的優異成績獲2022年全國大豆高産競賽“金豆王”(春播凈作)榮譽稱號,扎賚特旗研發的“大豆大壟密植淺埋滴灌栽培技術”入選2022年中國農業農村10項重大新技術。

高産大豆喜獲豐收(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