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國各類草種總需求量為16-20萬噸

發佈時間:2022-11-22 14:22:00丨來源:國家林草局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一、全國草種供需現狀

(一)我國草種業發展與需求分析

草種是發展現代畜牧業、修復退化草原生態系統、調整種植業結構、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美麗中國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材料。在保證食物安全、維護生態環境、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草種與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種業發展,先後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 “加快選育和推廣優質草種”,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了“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等戰略決策,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草種業,加強優良草種特別是優質鄉土草種選育、擴繁和推廣利用,不斷提高草種自給率,滿足草原生態修復用種需要。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在國際形勢日趨多變的情況下,全力推進草種業發展的決策是解決我國“食物、生態、環境安全”等問題的重大戰略性部署。

我國草原面積近40億畝,受氣候變化、不合理利用等因素的影響,70%以上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中重度退化面積達30%以上。草原保護與生態修復已上升到國家重大戰略,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近20年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和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草原退化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當前草原生態正處於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優質多樣化適生草種的平衡穩定供給,是實現草原生態修復和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根據利用目標和應該場景不同,我國草種主要分為生態草和飼草兩大類。其中飼草主要以紫花苜蓿、紅豆草、三葉草等豆科植物和飼用燕麥、多年生黑麥草等禾本科植物為主。生態草主要以羊草、披鹼草、冰草、鹼茅、雀麥、羊茅、野牛草等生態修復用草種和草地早熟禾、黑麥草、高羊茅、野牛草、結縷草、狗牙根和匍匐剪股穎等綠化用草坪草為主,其中生態修復用草均具有優良的飼用價值,部分也具有坪用功能。

目前,紫花苜蓿、燕麥等主要飼草草種和披鹼草、雀麥、羊草等主要生態草草種生産已初具規模,通過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産監控,草種品質及産量不斷提高。但同時,我國草種仍存在品種結構單一、種子産量低和品質差等問題,與國外同品類草種存在較大差距,草種依賴進口的被動格局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背景下,以場景實際需求為導向,精準把握全國草種供需資訊,挖掘鄉土草種,培育優質草品種,統籌草種生産,推進草種國産化,是解決長期存在的高品質草種供給與需求矛盾的根本途徑,也是推進我國草原與草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2021年全國主要草種生産情況

截至2021年底統計,全國主要草種生産區種子收穫面積約為65萬畝,草種收穫總産量為3.48萬噸(表1)。

其中,甘肅省種植面積最大,約為 30萬畝,草種生産量為 2.18 萬噸,佔全國總産量的63%;青海省全區各類草種收穫面積約為20萬畝,草種總産量為0.88萬噸,佔全國總産量的25%;內蒙古、新疆草種生産量分別為0.08萬噸和0.18萬噸,佔比2%和5%,其他省份草種生産合計約0.16萬噸,佔比5%(圖1)。

圖1  2021年全國草種生産情況

1. 飼草草種生産情況

2021年飼草草種總産量為2.34萬噸,主要包括燕麥、紫花苜蓿、紅豆草、老芒麥、小黑麥、蘇丹草、飼用甜菜、羊茅等,其中超過千噸的草種有:燕麥1.44萬噸、紫花苜蓿0.29萬噸、紅豆草0.18萬噸、小黑麥0.32萬噸、羊茅0.11萬噸(圖2)。

圖2  2021年我國主要草種生産情況

2. 生態類草種生産情況

生態類草種除主要發揮其生態修復等功能外,在傳統牧區也是重要飼草。2021年生態類草種總産量為1.14噸,主要包括披鹼草、冰草、老芒麥、羊草、無芒隱子草、野牛草、鹼茅、雀麥、早熟禾、沙打旺、錦雞兒、胡枝子,檸條等生態修復用草種和結縷草、草地早熟禾、野牛草等草坪兼用型草種。其中披鹼草0.72萬噸、早熟禾0.11萬噸,羊草250噸,其他生態修復用草種和草坪草種産量極低。生態類草種存在系統性嚴重短缺狀況。

(三)2021年我國草種進口情況

截至2021年底,我國草種進口總量約為9.96萬噸(圖3)。

圖 3 2021年草種進口情況

1.飼草

禾本科飼草進口量佔比最大。其中:多年生黑麥草草種3.40萬噸,佔比44%;羊茅2.09萬噸,佔比27%;燕麥1.32萬噸,佔比17%;豆科飼草主要為紫花苜蓿和三葉草,進口量分別為0.52萬噸和0.36萬噸,分別佔比7%和5%(圖4)。

圖 4 進口飼草佔比情況

2.生態草

生態類草種以草坪草種為主,主要包括草地早熟禾、黑麥草、高羊茅、狗牙根、結縷草和野牛草等,其中坪用多年生黑麥草為1.11萬噸;早熟禾為0.79萬噸,除上述主要進口的草種之外,狗牙根、結縷草、野牛草等其他草種合計0.37萬噸,佔比4%。

二、全國草種供需分析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草原保護與修復、人工草地改良、生態草牧業提質增效、農業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各類草種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草種需求空間進一步擴大,結合當前全國草種生産現狀,預計未來全國草種供需將呈現以下三大趨勢:

(一)草種需求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2021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到2035年,草原保護修複製度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實現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左右;《“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髮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我國將每年實施4600萬畝左右的草原保護與種草改良生態修復;《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中也明確指出“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是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規劃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畝,草種業迎新一輪政策紅利期,各類草種需求空間被進一步釋放,今後我國草種需求量總體將呈上升趨勢。

(二)草種産量逐步增漲,但草種供不應求狀態仍將長期存在

2021年,全國草種種子田收穫面積約為65萬畝。2022年,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草種主要生産區快速啟動草種業相關重大工程,優良鄉土草品種數量不斷增加,部分品種已進入原種擴繁和生産種規模化種植階段,預測自主産權草品種,特別鄉土草種優良品種的種子供給能力將有所提高,但遠不能滿足種子市場需求,草種供需矛盾仍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各類國産優良草種將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十四五”期間,隨著種業振興等國家各類政策進入逐步落實階段,草種業相關重大項目接續啟動實施,我國草種的種植面積將快速增加,短期內有望超過80萬畝,優良草種特別是優質鄉土草種選育、擴繁、儲備和推廣利用加速,草種自給率及良種覆蓋率均明顯上升。

(三)草種進口量呈現持續穩定的狀態或逐漸下降趨勢

2017-2020年我國草種年進口量基本穩定在6萬噸左右;2021年草種進口量為9.96萬噸,其包含飼用燕麥進口量1.32萬噸,其他草種1.48萬噸(圖5)。2022年,受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持續疫情及極端乾旱氣候等因素影響,加之國産草種産量明顯下降,草種進口量將維持穩定或略有下降, 2023年我國草種進口量將明顯回升。但隨著國內草種生産能力的提升,預計今後我國草種進口量仍在10萬噸左右,並呈逐年下降趨勢。

圖5 近五年我國草種進口情況

三、2023年全國草種供需預測

(一)全國草種供給預測

根據我國草種主要生産區統計數據,2020年國內草種生産總量2.99萬噸,2021年國內草種生産總量3.48萬噸,2022年受極端乾旱天氣影響,草種畝産量有所下降,草種生産總量為3.09萬噸。隨著“十四五”國家草産業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的落地實施,2022年草種生産田新增種植面積快速增加,預計2023年國內草種生産總量將有所增加,當年草種總産量將超過4萬噸,主要草種生産結構及産量預測見圖6。

圖6  2023年全國草種産量預測

(二)全國草種需求預測

2023年我國各類草種總需求量為16-20萬噸,其中生態修復用草種6-7萬噸,草坪草約4-5萬噸,飼草約6-8萬噸。由於部分優良飼草也兼生態用途,因此生態用種與飼草用種需求會有部分重疊。

1.生態類草種需求預測

(1)生態修復用草種

2023年,各類生態修復用草種需求量合計6-7萬噸(圖7)。其中,天然草原修復用草種需求量估計為4-5萬噸左右;尾棄礦區生態修復與植被重建面積約為400萬畝,草種需求量約為0.5萬噸;陸域、流域邊坡每年新增約35萬畝,草種需求量為0.1萬噸;可利用的鹽鹼地治理面積約1.5億畝,草種需求量約1萬噸;此外,其他荒坡、濱海灘塗、重污染土地等困難立地生態修復,草種需求量約為0.5萬噸。

圖7 2023年我國生態用種需求量預測

(2)草坪用草種

2023年草坪草種總需求量預計在4-5萬噸左右(圖8),各類草坪草種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其中,早熟禾需求量約0.6萬噸左右;羊茅需求量約1.5-1.8萬噸左右;草坪用多年生黑麥草種需求量預計約1.5-2.0萬噸,三葉草約0.2-0.3萬噸;其他草坪草種,如狗牙根、野牛草、結縷草、匍匐剪股穎等需求量約為0.2-0.3萬噸。

圖8 2023年我國草坪草種需求量預測

2. 飼草用草種

2023年我國各類飼草草種需求量約6-8萬噸(圖9)。其中,飼用燕麥種子需種量2-3萬噸,多年生黑麥草草種需種量2-3萬噸,優質高産紫花苜蓿種子需求量約1萬噸。羊草需求量約0.2萬噸,披鹼草/老芒麥需求量約0.6萬噸。其他一年生及多年生飼草草種需求量約0.2萬噸。

圖9 2023年我國飼草草種需求量預測

(來源:國家林草局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