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消費擴品種、增體驗、解難題——一路常伴乳香行

發佈時間:2022-11-17 15:30:00丨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丨作者:陳力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內蒙古下大力氣為乳業擴品種、增體驗、解難題,不斷把更多優質産品推向全國。

數據顯示,我國每人平均奶類年消費量為14.4公斤,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的二分之一。

內蒙古堪稱“中國奶罐”。目前,全區奶牛存欄143萬頭,原奶産量673萬噸,原奶加工能力1000萬噸,佔比都在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總量均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內蒙古下大力氣為乳業擴品種、增體驗、解難題,不斷把更多優質産品推向全國。

豐富消費體驗

“沒來內蒙古旅遊、沒來伊利參觀之前,我對乳業的全部印象,就是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來自安徽的消費者趙潔在伊利集團的“産品樹”下,直呼過癮,“真沒想到奶産品的消費體驗如此豐富”。

這次草原之旅,也成了趙潔的一次奶業消費之旅。她在網紅店訂餐之後,第一次體驗了現煮鍋茶:牛奶和磚茶、肉乾、炒米搭配,比沖泡奶茶粉醇香很多;第一次體驗了酸奶餡餅:吃起來不僅不酸,而且鬆軟香糯;第一次見識了烤奶皮、拔絲奶皮、奶豆腐、奶豆腐月餅、奶糖片、酸奶炒米糖。正如草原全媒的爆款作品《內蒙古奶味有多足》所羅列:無論高溫滅菌奶還是巴氏殺菌奶,無論脫脂奶還是無糖奶,總有一款適合你;幾十種風味的雪糕、冰淇淋,不但在盛夏令人狂喜,在其他季節依然熱賣;只要你願意,既可以把奶煮著喝,也可以把奶釀著吃、蒸著吃、烤著吃、炒著吃……

伴隨著伊利、蒙牛兩大乳企先後進入全球乳業十強,內蒙古的乳産品矩陣也更加豐富。液奶、奶粉、酸奶、冷飲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兩大乳企紛紛進軍奶酪等産業高端。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規模從49.92億元增長至122.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5%。消費需求增長強勁的同時,中國奶酪行業還存在著消費佔比低、原料依賴進口、産業鏈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從米麵糧油轉向高蛋白、高品質,推動中國市場從‘喝奶’到‘吃奶’,奶酪是推動中國乳業行穩致遠的生力軍和新動能。”蒙牛集團總裁、妙可藍多董事長盧敏放認為,推動奶酪行業長期健康發展,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保障品質,二是關注上下游供應鏈,三是品類創新,四是引導消費。要通過不斷地宣傳,把奶酪變成每一個家庭每天都吃的剛需産品,驅動奶酪向千億元級産業發展。

增加乳品品種

驢奶能喝嗎?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內蒙古草原禦驢科技牧業有限公司已經走過10年的發展道路。公司旗下草原牧驢餐飲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以“驢”為主題的文化餐飲食品坊,目前在呼和浩特已建立兩家全國連鎖餐飲店,現在正在佈局上海、廣東等地餐飲連鎖店。“驢奶粉是乳中臻品、奶粉中的奢侈品。”草原禦驢科技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晉宇介紹,公司採用先進的超高壓滅菌及冷凍真空乾燥兩種技術,保存原奶中的營養和活性,今年投資建設生産50噸驢奶粉的生産線。一期目標年産20噸至50噸成人純天然無添加保健奶粉,二期將針對肺結核、糖尿病、癌症患者等疾病群體生産配方奶粉。

10年前,錫林郭勒盟被中國馬業協會授予“中國馬都”。作為核心區,錫林浩特市大力發展馬産業。“馬的全身都是寶。我們在轉化馬乳品上強鏈延鏈。”內蒙古中蘊馬産業集團董事長黃博光介紹,75家馬奶加工企業基本轉化了養馬牧民所産馬奶。其中,內蒙古中蘊馬産業集團積極構建馬産業前端奶源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全年敞開收購。為了提高馬奶單産,他們還組織業內頂尖科學家聯合攻關,啟動了“乳用馬高效繁育及馬奶産品多樣生産整合示範”。

內蒙古不同牲畜分佈在不同植被的草原上,由此形成了牛奶、馬奶、羊奶、駝奶各個品種的奶業版圖。在“中國駱駝之鄉”阿拉善,全盟建成駝奶加工企業及合作社11家,企業收購鮮奶從2018年的30噸增長到目前的3000多噸,駝奶産業進入集約化、工業化生産時代。在“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內蒙古盛鍵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優質奶山羊存欄突破5萬隻,成為中國奶羊存欄第一名。通過牧場標準化、奶羊良種化、生産機械化、管理數字化,公司保障優質羊奶從牧場到工廠全程可追溯。

破解發展難題

藍藍的天空,碧綠的湖水,勤勞的阿媽在給奶牛擠奶……這或許是許多人關於內蒙古的一個“嵌入式”印象。“在奶業振興的大潮中,這一幕已經徹底翻篇。”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一單元助理總經理趙國梁説,作坊式的牛奶生産,根本解決不了國人吃好奶、隨時吃的難題。

以優然牧業為例,最小的牧場也有奶牛3000頭,大的有24000頭。每一天,娟珊奶牛的伙食標準是80元。所有奶牛都享有刷身、修蹄等保健服務,所有牛奶都全封閉進入加工管道。“現代化奶業大生産,首先保證了奶牛的品種好、奶牛的福利好,進而保證了牛奶的品質好。”趙國梁説,伊利、蒙牛、優然牧業等大企業引入超高溫滅菌工藝,延長了牛奶的保鮮期;引入新型包材,延長了奶産品運輸半徑。這不僅使奶源區的人吃奶更加方便、放心,還把“黃金奶源帶”上的優質産品推向全國。

在伊利人眼裏,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喝牛奶的人和不喝牛奶的人。“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許多人不喝牛奶的主要原因就是乳糖不耐受,喝奶後不是漲肚就是跑肚。”伊利集團液態奶事業部研發總監巴根納介紹,找到了癥結,確立了使命——“把不喝牛奶的人變成喝牛奶的人”,伊利集團大力攻關。

開發“舒化奶”過程中,巴根納和科研團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為了解決工業化成本太高、産品容易褐變難題,科研團隊進行了上千次實驗。一個指標、一個參數,甚至報告中的一個標點符號都要精益求精。最終,在國內首次採用了業界領先的“無菌添加”工藝以及國際先進的“乳糖水解”技術,在不破壞牛奶原始的色、香、味、口感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基礎上,將乳糖完全水解,讓困擾很多人的乳糖不耐受問題變得“不是問題”。在此基礎上,巴根納團隊又成功研發出乳鐵蛋白型舒化奶等3種不同類型的舒化奶,推出了中老年舒化奶。“伊利舒化奶在全球乳業大會上獲大獎,我非常高興。”巴根納説,“讓更多的人變成喝奶的人,我更加自豪。”

創新成為龍頭企業乳品研發的主流。以伊利為例,行銷收入在全球乳業排名第五名,但是研發能力已進入前二名。

龍頭企業“做消費者粉絲”,支援龍頭企業也成為各地推進奶業振興的實際行動。在供給側,龍頭企業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在需求側,許多居民的乳品消費從“偶爾吃”轉向“終身吃”。在這樣相互促進的氛圍裏,內蒙古驢奶、羊奶、馬奶、駝奶等領域的小企業,深耕當地、精耕産品、專耕市場的新一輪創新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