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以“算力”賦能 草原雲谷續航新里程

發佈時間:2022-10-17 10:23:38丨來源:烏蘭察布日報丨作者:劉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一條全長400多公里的雙回路光纜線路,連接著北京亦莊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和享有“草原雲谷”美譽的烏蘭察布。

從北京市海澱區的清河站出發,乘高鐵前往位於內蒙古腹地的烏蘭察布市,全程不到兩個小時。而比高鐵更快的“中國速度”,就在離軌道不遠的地下——一條全長400多公里的雙回路光纜線路,連接著北京亦莊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和享有“草原雲谷”美譽的烏蘭察布。

大數據基地(攝影:段建寧)

2021年5月,《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佈局全國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2021年12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同意內蒙古自治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仿佛冬日裏一縷暖陽照在烏蘭察布大地。

復函同意在內蒙古自治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規劃設立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邊界為和林格爾新區和集寧大數據産業園,充分發揮集群與京津冀毗鄰的區位優勢,為京津冀高實時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援,為長三角等區域提供非實時算力保障。

自此,烏蘭察布數字經濟整裝再出發,踏上了打造算力高品質供給、數據高效率流通的大數據發展高地的新征程。

為什麼烏蘭察布能夠脫穎而出?

那就先要説説“草原雲谷”烏蘭察布是什麼樣?回答是“中國草原避暑之都”,是“空中三峽”,是“建在玄武岩上的城市”。烏蘭察布夏季平均氣溫18.8℃,年平均氣溫4.3℃,數據中心每年有近10個月時間能夠使用自然冷源製冷,同等技術條件下可以節約能耗20%到30%,能夠極大提升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水準;烏蘭察布具有地質結構穩定、土地面積廣袤等優勢,加上處於地震少發地帶,是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的理想區域。

烏蘭察布坐擁的大數據産業資源稟賦遠不止於此……

這裡是四通八達的“樞紐基地”。烏蘭察布是內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城市,240公里的距離,自駕3小時、高鐵96分鐘、飛行39分鐘可輕鬆直達;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也是我國通往蒙古、俄羅斯和歐洲的重要通道。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為烏蘭察布發展大數據産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京呼高鐵的開通,距離數據服務端口近、人才技術資源輻射強的優勢進一步放大。

這裡是綠能無限的“風光之都”。綠色能源供應充足,有效風場面積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內蒙古的三分之一。目前,全市新能源總裝機達752萬千瓦。

優越的區位條件、自然條件、能源條件、政策條件相互疊加,註定了烏蘭察布是大數據産業的優選之地。

烏蘭察布華為雲數據中心外景(攝影:高安發)

天時地利還需人和,具備先天優勢的烏蘭察布打造了堅實的大數據産業基礎。

為了打造大數據全産業鏈,烏蘭察布市在硬體建設和營商環境方面也下足功夫。硬體建設方面,烏蘭察布建成了基礎設施完善的大數據産業園,以察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大數據産業園為核心,以察右前旗、興和縣為支撐,打造“一核心,兩支撐”的數據中心空間佈局;烏蘭察布直通北京的點對點專用雙回路大容量光纜已正式投入運營,光纜端對端傳輸時延在5毫秒以內,每對纖芯可提供每秒8000GB的電路頻寬,可進行毫秒級的業務切換,各項性能指標均已達到業內領先水準,真正打通了到首都的“資訊高速公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也將烏蘭察布升級為網際網路省級交換節點城市。營商環境方面,打造便利的創業環境,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間和工作流程,為企業無償提供“一對一”貼心政務服務;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房、生産經營、人才引進等多方面給予企業政策支援;與北師大、北京八中等知名學校合作辦學,與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開展醫療合作,為企業入駐、吸引並留住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出臺優惠政策、完善配套服務、加大對外宣傳和招商推介力度……烏蘭察布全力為大數據産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取得了喜人的大數據産業成果。

烏蘭察布是面向未來的“草原雲谷”。

指示燈飛速閃爍,“嗡嗡”低響聲回蕩,一台臺整齊排列的伺服器正在存儲、讀取和傳送著海量數據。烏蘭察布大數據産業園內,華為、蘋果、阿里巴巴、快手等26個數據中心集聚其中,伺服器簽約規模達419萬台。每一分、每一秒,一張張手機照片、一條條短視頻、一份份政務災備數據等千千萬萬的數據正存儲到“草原雲谷”烏蘭察布。

數據中心的集聚,吸引了各類産業紛至遝來。

産業鏈延伸方面,清華同方智慧製造産業基地建設4條全自動高端裝備生産線,可實現年産各類高端裝備20萬台套,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已經落地,填補了烏蘭察布高端電子産品製造産業和科學工程倣真計算的空白;中弘紫晶投資的“內蒙古政務雲大數據災備中心”和藍光光碟生産線投入運營,該項目是國內目前最大的自主可控的藍光存儲和光碟生産項目;安恒資訊技術的網路安全防護中心及人才培育基地項目已簽約落地;以百度為代表的孵化平臺,已成為創業創新的“綠色直通車”,現在孵企業達70余家。

服務外包方面,以博岳通信等為代表的呼叫服務外包、以梧桐木為代表的地圖數據編輯及處理等項目相繼入駐並投入運營。全市大數據服務外包企業已達到13家,提供2000人的就業空間。

同方智慧製造基地投産(攝影:唐璇博)

“從雲到端”的全産業鏈加速成形。

烏蘭察布還擁有著廣闊的大數據發展前景。

烏蘭察布大力培育發展大數據産業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獲得“最適合投資數據中心的城市和地區”“數據中心産業發展示範城市”“中國數據中心新基建先鋒城市園區獎”等稱號及行業知名獎項,“南貴北烏”的大數據發展格局已經形成。

2021年12月,“科技創享雲谷 英才智匯草原”2021數字經濟發展與人才培養峰會舉行,舉辦烏蘭察布市數字經濟發展協會成立儀式和烏蘭察布市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基地簽約儀式。

2022年5月,烏蘭察布市政府與中金數據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與北京中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與上海華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約,累計項目計劃投資近200億元,承載伺服器約160萬台。

2022年6月,烏蘭察布市政府與上海德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項目計劃投資40億元,分兩期建設,包括綠色能源算力中心項目和空間資訊雲計算中心項目。

從大數據聚集,到大數據運用,再到高端研發,烏蘭察布奠定了“南貴北烏、草原雲谷”的新産業基礎,草原上升起了順應數字中國建設的“大數據”雲。

“草原雲谷”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