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要發展優勢特色産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産業化、品牌化,並同發展文化旅遊、鄉村旅遊結合起來,增加農牧民收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內蒙古考察,連續五次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為內蒙古的長遠發展擘畫藍圖、明確路徑,強調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殷殷囑託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十年來,內蒙古文化和旅遊系統堅持人民至上,推動北疆生態更加穩固、美麗鄉村更加詩意、文旅融合更加深入。全區國內外遊客接待量從2012年的6046.17萬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19512.4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2012年的1128.0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651.49億元。
生態旅遊 興邊又富民
金色的胡楊與碧綠的湖水交織,宛若人間仙境;雄渾的沙漠與神秘的綠洲相依,令人如癡如醉……旅遊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是內蒙古2400多萬各族兒女共同堅守的初心。
《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胡楊林保護條例》的出臺,為37.3萬畝胡楊林撐起了保護傘。位於內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因“黃葉物候景觀”成為內蒙古最具人氣的賞秋目的地之一。
“額濟納旗積極制定生態旅遊業發展戰略,依託胡楊打造生態旅遊名片,不斷完善生態旅遊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旅遊建設和諧發展的新路子。”額濟納旗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王佳介紹,當地依託胡楊生態旅遊節,採用“景區+合作社+農牧民”模式,通過旅遊景區門票分紅等方式,帶動了農牧民就業增收。
庫布齊沙漠是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綠色氧吧。30多年來,治沙龍頭企業億利集團紮根沙漠,投資建設了以沙漠生態建設為主題、以沙漠資源為依託、以沙漠生態旅遊為亮點的4A級旅遊景區——七星湖沙漠生態旅遊區。近年來,該旅遊區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基礎,打造觀光、沙漠、研學、紅色、綠洲等特色旅遊産品。
在度假區移民新村,牧民孟克達來與斯仁巴布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孟克達來經營著“大漠人家”牧家樂,還與父親合夥承包了1000畝果園,年收入近30萬元。斯仁巴布則聯合27個牧民成立了一家旅遊公司,推出射箭、越野等旅遊項目,深受遊客喜歡。
十年來,內蒙古以“綠”為底,統籌山水湖田林草沙系統治理,堅持“增綠增收並重、造林造景並舉、發展保護同抓”,生態與經濟綜合效益顯著提升。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處長鄔韶峻表示,“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發揮生態優勢,以東中西部差異化發展為導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建設一批國家級生態旅遊目的地、旅遊休閒城市,推出一批生態旅遊精品線路,打造生態旅遊新標桿。
鄉村旅遊 休閒且詩意
遠離城市的喧囂,體驗愜意的田園生活。十年來,個性化、差異化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遊客來內蒙古體驗鄉土人文、擁抱自然的需求與日俱增。
“觀彩稻、品稻香、插稻秧、捉泥鰍、敖包祈福……”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盟稻田文化節“一畝良田”認證活動開啟了鄉村旅遊的新體驗。遊客可通過全程或半程托種等方式進行稻田管理,秋收後可享受免費送貨到戶服務。
近年來,烏蘭浩特市積極探索“稻”經濟,挖掘“稻”文化,創新“稻”旅遊,將現代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帶四區“百里興安稻海”産業觀光帶。
十年前,烏審旗無定河鎮巴圖灣村,黃沙漫天、房子破舊、經濟落後。如今的巴圖灣村,天藍水綠、峽谷疊翠、景色壯美,2021年巴圖灣村農牧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85萬元。這一變化,離不開鄉村旅遊的發展。
烏審旗委宣傳部駐巴圖灣村第一書記滿都拉表示,為實現鄉村經濟轉型升級、激發農村經濟活力,當地立足“一帶、兩軸、三區、四基地”與“1+N”旅遊發展格局,形成了以綠色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産業結構調整、紅色旅遊賦能、鄉村旅遊帶動的發展路徑,讓巴圖灣村旅遊資源這碗“好酒”,穿越幽深的“巷子”,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6年至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累計投入旅遊扶貧資金21921萬元,實施各類旅遊扶貧項目484個,其中重點支援255個旅遊産業扶貧示範項目、16個文化旅遊特色小鎮、21個鄉村旅遊集聚區建設。截至目前,內蒙古共創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3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3個,自治區鄉村旅遊重點村87個、自治區鄉村旅遊重點鎮6個,擁有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650家,全國甲級民宿1家。
鄔韶峻表示,“十四五”時期,內蒙古將實施鄉村旅遊提質工程,以“環線、依景、沿線”為佈局原則,推廣“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民宿增效”等發展模式,推動鄉村旅遊惠民富民。
文旅融合 提質促繁榮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提出,著力推動“文旅+”産業融合發展,加強特色文化旅遊品牌培育,不斷豐富優質文旅融合産品供給。
8月8日,以“謳歌新時代·喜迎二十大——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為主題的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暨2022·興安盟那達慕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開幕,這是內蒙古首次將旅遊那達慕與烏蘭牧騎藝術節相結合。為期8天的藝術節裏,當地實現旅遊創收1.8億元,文旅融合成效凸顯,文化旅遊成為遊客的新寵兒。
十年來,內蒙古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亮麗內蒙古”旅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旅遊産業呈現高品質發展態勢。“十三五”時期,內蒙古打造了“旅遊那達慕”“冰雪那達慕”等一批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品牌70余個。
“穿一天紅軍裝,吃一頓憶苦飯,住一日古窯洞,走一天行軍路,上一堂培訓課,看一場紅色演出。”烏蘭察布集寧戰役紅色紀念園辦公室主任劉晉介紹,近年來,園區以“尋根”“築夢”“淬煉”為主題,推出了“六個一”研學之旅,讓“三軍大呼陰山動”的集寧戰火風雲同“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風情結成一條紅綠紐帶。
“十年來的發展實踐證明,生態保護與旅遊發展協同推進是內蒙古的底色,守望相助是內蒙古文化和旅遊融合穩定發展、奮力實現復興夢的關鍵所在和草原各族兒女的幸福所依。”鄔韶峻表示,內蒙古將繼續貫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鑄魂、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推進旅遊為民、發揮旅遊帶動作用,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文化和旅遊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著力構建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