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才開始慢慢“解凍”。
清晨,從曲麻萊縣城出發,顛簸四個小時後,終於抵達麻多鄉郭洋村。這一路我們眼福不淺,野驢、狐狸、猞猁……以前只在照片和螢幕上看到的“明星”,時不時就“露一下臉”。又經過一段沼澤路,終於抵達目的地黃河正源——約古宗列。
在這片一望無際的凈土上,只有一戶人家。屋頂上飄揚的五星紅旗在藍天雪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艷,一塊“黃河源頭第一哨”的石碑佇立在前。屋子的主人名叫格求,他是當地的民兵也是一名生態管護員,因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黃河源頭和第一哨碑的守護者。
“當了第一哨的哨長,自然要做個排頭兵。”格求認為這是一份神聖的使命,哪怕無人監督,他每天也按部就班地工作,從不鬆懈。房門後貼著的《工作計劃表》描繪出他一天的行動線:6:00起床,6:20至7:00吃飯,8:00至11:30開展生態巡護……上午、下午各巡邏一次。
與格求同行在巡護路上,我們體驗到了高寒缺氧環境中巡邏的不易,以平日裏在西寧散步的速度走了200多米,就開始“舉步維艱”,不但氣喘還步伐沉重。而格求依然步履輕快,“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在這裡,從我記事起,爺爺和父親就告訴我,大家能在這裡生存,都靠腳下的這片水域,下游黃河兩岸的人也都要靠這水生活,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護好黃河源。”這些話在格求的心底扎了根,後來就成了他堅守黃河源頭的工作宗旨。
如今,格求每天都要在黃河源頭巡護數十公里,並在小本子上記錄下野生動物出沒和活動、植被增減及長勢、冰川雪線有無變化等情況,整理後向相關單位彙報。“當管護員之前,眼前的山水動植物都只是風景,後來跟專業的老師學習了記錄方法,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科學研究的資料,能用來把生態環境保護得更好。”
順著格求手指的方向望去,可以看到山坡上長滿了各種低矮的灌木,每一種的名字他都叫得上來,甚至知道一些植物的學名和生長特點。格求説,從事這個職業之前,他對家鄉生態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並不清楚,也沒有想過一份工作會給自己帶來別樣的人生經歷。
“小時候,我想長大了就像父輩那樣成為一個牧民,而現在每天在濕地、草原開展生態巡護、記錄實時影像、觀察野生動物蹤跡,工作教會我科學地了解大自然,更明白了生態環境不但對人很重要,對植物、動物也很重要。”格求説,這些年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越變越好,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局面已經很平常。
在這個哨站獨自工作近10年,對格求來説,周圍的一切已成為了他的夥伴,讓他堅定地熱愛,用心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