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縣做活“林草長制” 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發佈時間:2021-11-17 16:01:01丨來源: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青海省河南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用實際行動描繪“林草長制”惠民生福祉的生態畫卷。

近年來,青海省河南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資源,不斷增強生態服務價值和碳匯能力,用實際行動描繪“林草長制”惠民生福祉的生態畫卷。先後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國字號”榮譽。

以健全制度為根本保障,做實佈局謀篇

堅持生態制度先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縣委、縣政府把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同鄉村振興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頭等大事協同推進,從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管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等方面構建了河南縣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河南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制定出臺《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管理辦法》《天然草原載畜量核定辦法》《縣級幹部生態保護責任田建設考核辦法》《“潔凈美”十大專項行動方案》《創建全區域無垃圾示範縣實施意見》《河長制工作五項制度》等制度。加快立法進程,使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得到全面有效的貫徹落實。全面落實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切實減輕天然草原承載壓力,對實現草原休養生息和永續利用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以生態修復為關鍵環節,築牢安全屏障

堅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頭等大事”,著力防範生態環境風險。順利實施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退牧還草,生態修復試點,“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保護工程,建設區域覆蓋了全縣國土面積的70%,有力地支撐了全縣林草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堅持以草定畜,積極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有效地遏制,特別是加大克其合灘生態治理力度,推動樣板區建設工作。持續推進“禁塑令”,落實縣級幹部責任田41塊9.7萬畝,開展黑土灘治理工作,治理黑土灘27萬畝,退牧還草補播3.5萬畝,退化草地改良30萬畝,治理草原鼠蟲害1982.3萬畝、治理毒害草59萬畝。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6.26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管護公益林、天然林近340萬畝。累計發放草原獎補資金6.28億元,草原平均植被覆蓋度由2013年的82%提高到93.6%以上,草群平均高度由17.87釐米提高到23.7釐米,增加了32.7%,可食鮮草量由每畝419.7公斤提高到541.09公斤,提高了28.9%。

以環境整治為有力抓手,打造宜居環境

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嚴格開展每月13日和26日環境衛生整治日活動,著力解決牧區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投入4800萬元實施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運營項目,投入1440萬元升級改造落後設施,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通村道路硬化350公里,建成鄉鎮垃圾填埋場5座,投放垃圾鬥100個、垃圾桶300個、各類垃圾收集轉運車輛114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1.5%。推行“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出動2000人次,動用機械150台次,累計清理整治牲畜養殖糞污等廢棄物10000余噸、河道沿線垃圾42余噸、亂搭亂建2300余處。組建志願服務隊50余支,先後開展清河行動、保護母親河行動、環境衛生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開展全縣道路交通沿線生活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清除轄區內縣鄉道、村際連接路兩側可視範圍內生活垃圾、建築廢棄物及其他雜物,整治路域環境與景區環境等問題,有效提升城鄉環境整體面貌。在全縣39個村實施了農村環境整治項目,村莊內垃圾亂堆亂放,污水亂潑亂倒現象明顯減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容村貌明顯提升。文明村規民約普遍形成,長效清潔機制逐步建立,牧民清潔衛生文明意識普遍提高。

以特色産業為有效路徑,推動綠色發展

不斷探索出“園區+企業+合作社+牧戶”的産業運作模式,積極推進生態有機畜牧業高品質發展,初步形成了有機養殖、牛羊肉加工、乳製品加工、有機肥加工等生産加工模式,建成河南縣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和有機畜牧業科技示範園。加大政策支援和招商引資力度,推進企業品牌、産品品牌協同發展,成功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走“綠色化、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推行“企業+基地+合作社+牧戶”經營模式,産品經營主體日趨規範,畜産品附加值不斷增加。依託三江牧場品牌打造,大力培育縣域畜牧産品“阿米雪”“瀞度”“青清海”等一批叫得響的“兩品一標”品牌,先後完成26項143類商標註冊,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大縣夯實了基礎。強化溝通協作,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縣政府與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學院聯合成立河南縣綠色有機食品研究院,支援縣域企業進行産品合作研發,提升“河曲馬”“歐拉羊”“雪多牦牛”等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附加值,雪多牦牛肉餃子、牦牛奶咖啡、青稞啤酒、運動蛋白粉等具有河南縣鮮明地域特色的114個産品先後上市,有效拉長了有機畜牧業的産業鏈,為牧業增效、牧民增收、牧區增綠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的産業模式。從2007年起連續14年獲得“有機産品認證”,榮獲第三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産基地,12種産品榮獲國家A級食品認證。河曲馬、雪多牦牛、蘇呼歐拉羊獲得地理標誌認證,並全部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改造升級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堆積場135個,採購吸糞車22輛,糞污運輸車31輛,新建有機肥生産廠1座,設計年處置牲畜糞便13.5萬噸,生産優質有機肥5萬噸,初步形成了“草-畜-糞-肥”生態畜牧業迴圈發展鏈條,為後續協同開展餐廚垃圾、畜産品加工業廢物等有機廢物回收利用,形成多元有機廢物協同回收-利用-自然迴圈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成功申報3個四星級旅遊接待點、2個三星級賓館、2個AAA級旅遊景區,旅遊總收入1.42億元。“飛地種草”模式突破産業發展瓶頸,預計年底實現合作社分紅100萬元,實現政府、合作社、牧戶等的“多贏”。

以碧水藍天為目標任務,守住生態底線

堅定不移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大力推進“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全縣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全面完成,河流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的比例達100%。投入1億元實施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分散式污水處理等項目,強力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斷頭管網連接和收集管網敷設工作。強化各級河湖長及河湖長制責任主體履職盡責,開展河湖“清四亂”,做實“查、認、改、罰”各個環節,對黃河干支流、農牧區河湖全面清理整治,取締手續不全黃河干流採沙場2家,整改銷號涉水問題7項。完成全縣43條河道劃線定界,劃界總長度1045公里,編制《河道採砂規劃》《河湖岸線保護利用規劃》。推行河流、湖泊、濕地差異化管理,加快智慧河湖建設,修訂“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完善“一河(湖)一檔”基礎資訊。統籌林管員、草管員力量,聘用兼職河湖管護員39名,加大對水域岸線空間的管控力度,維護河湖生態健康。落實“6個100%”措施,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和揚塵面源污染專項整治,加大燃煤設施、建築工地、露天堆場、道路揚塵、餐飲油煙和汽車尾氣等管控力度,提高綜合治理水準。年均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4.38%,黃河入境斷面和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達100%,縣域內主要污染物控制排放總量全部達標。積極融入“五大示範省”建設,洮河源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順利通過“國字號”評估驗收,蒙旗阿木赫獲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試點。

以草原碳匯為新型手段,促進迴圈發展

以“碳達峰”“碳中和”河南行動為載體,加快推進草原碳匯開發項目。2021年9月縣政府與青海大學、青海羌域低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了河南縣草原碳匯開發方法學研究合作協議,制定開發草原分類方法及劃分標準,明確不同草地類型的特點及分析,確定不同類型草地固碳量的測算方法和計算標準,制定編制草原碳匯開發方法學等,將為河南縣草原創造經濟效益和實現草原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全力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著力打造清潔能源供暖示範縣,大力發展以光伏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開發體系,建設50兆瓦分散式風力發電和“綠色”電網項目,完成一、二、三期集中供熱煤改電清潔能源項目,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零”排放。強化散煤污染治理“減、替、潔、控”措施,嚴格管控散煤品質,優化能源結構,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和管網擴建工程,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水準。

以數字賦能為重要依託,加快智慧經濟

加大草原生態保護與科研推廣等項目建設力度,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海大學農牧學院、財經學院、成教學院簽訂了草原生態保護與科技創新合作協議,加大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科研推廣等項目建設力度,採用“清橐1號”藥品實施的15萬畝黃帚橐吾防效率高達94%以上,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積極轉化。借助3S、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完成三江源生態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和生態空間展示廳建設項目,建成5個智慧生態畜牧業技術整合與應用示範試點平臺,河南縣“三江源生態大數據”平臺和生態科研園投運,統籌管理三江源地區生態資源、生態資産,為合理保護與利用生態資源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實現生態體檢、生態資源摸底調研、動態監測與預警監測精準對接,草地生態管護治理數據“一張圖”,管理“一張網”,服務“一平臺”。

(來源: 河南縣政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