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日古楞:紮根口岸的“一棵樹”

發佈時間:2021-11-17 10:45:00丨來源:內蒙古新聞網丨作者:安寅東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從警21年,斯日古楞在這裡堅守了11年,口岸每一條道路上,每一個蒙古包裏,都留下他辛勤的足跡。

從巴彥淖爾市區一路驅車北上,穿越綿延起伏的陰山和一望無際的草原,行駛近200公里後,便可抵達中蒙邊境的甘其毛都口岸。

每天早上8點,甘其毛都口岸準時開關。一輛輛滿載煤炭的貨車經過消毒、檢驗後,有條不紊地依次通關。

執勤時,巴彥淖爾市公安局交管支隊甘其毛都口岸大隊副大隊長斯日古楞,不時和車裏的司機揮著手打招呼,司機們也揮手回應。

“雖然他們穿著防護服,但是老熟人還是一眼就能認出來。疫情期間我們就用這樣的方式互道‘賽白奴(蒙古語:你好)’。”斯日古楞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他們大隊除負責維持交通秩序外,還負責入境司乘人員的閉環管理,確保“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甘其毛都,蒙古語意為一棵樹,這裡“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小塵滿天,風狂石頭滾”。從警21年,斯日古楞在這裡堅守了11年,口岸每一條道路上,每一個蒙古包裏,都留下他辛勤的足跡。

“我就是一棵樹,已經紮根在這裡。”斯日古楞用一顆真心服務每位司乘人員,成了他們口中的“賽因察戈答”(蒙古語“好警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甘其毛都口岸每天通關的貨車逾千輛,九成駕駛員是蒙古國司機。如何管理好、服務好中蒙兩國的司乘人員?斯日古楞的訣竅是“真誠溝通,以心換心”。“賽白奴”成了他的口頭禪,逢車必招手成了他的常規動作。

憑藉語言優勢,斯日古楞對違章停車、不按規定車道行駛、超速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喊話勸導。長年累月在煤煙四起的環境下,每天喊話上千次,煤灰、粉塵嚴重侵蝕斯日古楞的肺部。2010年做了鼻、喉、肺聯合手術後,他喪失了味覺。“現在吃饅頭和吃羊肉是一個味兒。”斯日古楞打趣地説道。

從口岸到煤站10公里,斯日古楞一天得走三個來回。“在這地方工作太費鞋,平均一個半月就得新換一雙鞋、一個星期就得新換一雙襪子”。斯日古楞笑著説。

在口岸工作多年,斯日古楞和很多外籍司機成了朋友。蒙古國司機巴亞爾賽恒就是其中的一位。説起斯日古楞,巴亞爾賽恒連説“賽因察戈答”。他們結緣于一次糾正違章。巴亞爾賽恒開車插隊,造成車輛擁堵,其他民警到現場治理,因語言不通,造成誤會,場面幾近失控。斯日古楞到達現場後,用蒙古語耐心溝通,講清道理,最後巴亞爾賽恒心服口服,糾正了違章行為。再後來接觸多了,兩人便成了朋友。現在巴亞爾賽恒已經成了特邀安全員,協助交警管理交通秩序。

“幹工作一定要帶著感情,你把他們當親人,他們就把你當親人。”對待工作,斯日古楞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從甘其毛都到海流圖的130多公里路段,是S212省道運煤專線的主動脈,遇到雨雪天氣,路面結冰,常有車輛側滑翻車,發生事故。斯日古楞主動與各車隊聯繫,建立了“警企聯絡微信群”。每逢天氣不好,他就早早起床,駕車沿途排查,及時把路況資訊發佈到聯絡群裏,還不忘加上一句溫馨提示:“你們都是家裏的頂梁柱,安全就等於賺錢。”

甘其毛都口岸有5個嘎查,1400多戶牧民居住分散,近的幾十里,遠的上百里。為了讓牧民了解交通安全法規和出行安全常識,他幾乎跑遍了每一個牧民家,同他們嘮家常、話安全,留下宣傳資料和自己的手機號碼。“斯日古楞是好樣的,我們有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提到斯日古楞,牧民們紛紛伸出大拇指。

去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斯日古楞正月初二就返回口岸,一幹就是45天。他與大隊領導研究閉環管理方案,深入防控一線巡邏管理,每個細節、每件事都想在前面、衝在前面。

“讓每個司乘人員都平安回家,是我最大的心願。”斯日古楞説。

從警21年來,斯日古楞調解糾紛、處理事故、偵破案件1000余起,至今零投訴零復議。紮根口岸的斯日古楞先後榮獲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嘉獎2次,被評為優秀民警7次。他2019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授予“感動北疆 最美警察”年度人物,2020年被中宣部和公安部共同授予“最美基層民警”榮譽稱號。

(原標題:紮根口岸的“一棵樹”——記全區政法系統先進個人斯日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