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州玉樹市巴塘鄉雖然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但這裡的一所寄宿制小學卻名聲在外,甚至吸引了與巴塘鄉一江之隔的四川省石渠縣、西藏江達縣的學生,有的家長還來這兒陪讀。這所小學的魅力來自哪兒呢?
“現在進行第一項,升國旗,奏國歌,少先隊員敬禮,全體師生行注目禮。”隨著稚嫩的聲音,五星紅旗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鄉鎮小學上空冉冉升起。操場上站滿了整齊列隊的學生,學生數量如此龐大,在這樣的地區並不多見。
二十年前,巴塘鄉寄宿制小學只有六十名學生,到了2008年,學生人數增加到四百人以上,如今,這個數字還在上升。巴塘鄉寄宿制小學校長歐周才加表示,“現在我們發展到1114名學生,貧困戶加起來就是三百多名學生。”
在這裡,人們多以放牧為生,家庭居住分散,牧民的孩子面臨上學難題。過去,牧民教育意識淡薄,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卻輟學放牧,充當家庭勞動力。
巴塘鄉寄宿制小學到底用了什麼辦法,讓孩子回到課堂,並且學生數量還在不斷擴大?2015年秋季招生時,單親媽媽普布拉毛帶著孩子從60公里外的小蘇莽鄉來到巴塘鄉寄宿制小學讀書,沒有了經濟來源,還要臨時租房,一家五口的生活十分艱難。家訪了解到普布拉毛的困難之後,學校為她在校園後勤安排了保潔員的工作。巴塘鄉寄宿制小學黨支部書記求章説,孩子母親普布拉毛在我們學校當保潔員,一個月收入2000元錢,足夠她家生活了。
“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誤”,這是青海為控輟保學工作定下的“死杠杠”。為了讓每一個適齡孩子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青海各級黨委、政府在72萬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打響控輟保學戰。多年來,巴塘鄉寄宿制小學大力推行十五年義務教育資助政策,落實“控輟保學”政策,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當地教育局督導室主任李海賢告訴記者,現在巴塘鄉寄宿制小學就讀的每一位農民子女和貧困家庭孩子都享受零收費入學,只有完善的教育保障體系,我們才能讓每一位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完整的教育,從而達到我們教育脫貧一批。
現在,高原上的孩子一個不少都有學上,牧民的教育觀念也悄然轉變。家長普布拉毛説,不希望四個孩子像她一樣成為文盲,所以把他們全都送進了巴塘小學,現在孩子們學習特別好。
都説高原上的孩子生下來就會唱歌、跳舞、踢足球,學生們對足球的喜愛感染著巴塘鄉寄宿制小學體育老師更求元丁。2018年,更求元丁建起了第一隻校園足球隊,讓牧民孩子也有了接觸正規校園足球教育的機會。更求元丁表示,有100個學生都是我徒弟,從我們州出發往外踢,然後慢慢打比賽,如果能培養好的球員,就代表青海省往全國踢,然後代表中國隊往全世界踢。
從千方百計留住學生,到用多彩的教育方式培養興趣,用校園足球釋放天性,教育的快樂讓孩子主動學習,巴塘鄉寄宿制小學讓孩子們學有興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知識正在改變這裡學生們的命運。
▌資訊來源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