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最後一批“三少民族”貧困人口“摘帽”

發佈時間:2020-11-06 10:46:10丨來源:新華社丨作者:安路蒙 貝赫 張麗娜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隨著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熬珍花等最後一批貧困戶陸續領到脫貧告知書,標誌著內蒙古“三少民族”正式告別貧困。

11月5日清晨,嫩江右岸的達斡爾族村屯哈布奇村雪霽天晴。陽光照得屋裏暖烘烘的,達斡爾族老人熬珍花特意穿上紅色花衣裳,端坐在火炕上,從扶貧幹部手裏接過脫貧告知書,一筆一畫地簽上名字,高興地説:“我脫貧啦!”

隨著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熬珍花等最後一批貧困戶陸續領到脫貧告知書,標誌著內蒙古“三少民族”正式告別貧困。

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生活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境內,在漁獵、服飾等方面具有比較接近的文化形態。達斡爾族約8萬人、鄂溫克族2萬餘人、鄂倫春族僅2000多人,被稱為“三少民族”,2014年精準識別的貧困總人口高達10281人。

熬珍花所在的哈布奇村,達斡爾族佔九成以上,不少老弱病殘人口、缺乏發展條件的老鄉生存艱難。熬珍花一家5口有3個病號,全靠兒子一人在外打工糊口,最難的時候買包鹹鹽的錢都湊不出來。

據了解,內蒙古將最後一批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作為重中之重,集中幫扶力量和財政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發展民族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並因地制宜採取了生態移民、産業扶貧、兜底保障等扶貧舉措。

熬珍花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享受到低保、養老、子女上學、住院報銷等政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同時,整個“三少民族”群體也都在生産生活上實現歷史性跨越:鄂溫克族獵民等原始部落遷下山定居,直接跨入現代社會;鄂倫春族大力發展傳統民俗旅遊,尋求古老民族綠色轉型;達斡爾族人發揮過去以物易物的經商傳統,勇闖商海擁抱未來。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扶貧辦主任李曉東表示,為了確保少數民族群眾脫貧之後還能有發展的後勁,近兩年旗里正謀劃民族服飾、大豆深加工、養殖等特色産業,讓那些靠兜底保障的群眾有屬於自己的産業。

今年,熬珍花通過扶貧貸款發展起養牛産業,全家每人平均年收入超1萬元。站在牛棚前,她充滿期待地説:“3隻母牛懷犢,就等明年産犢了,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三少民族’的滄桑巨變,成為中國各民族攜手前行、擺脫貧困的縮影。”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毅松説。

(原標題:特寫:“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內蒙古最後一批“三少民族”貧困人口“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