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烏素沙漠祖孫三代治沙人:願做紮根沙漠的一棵樹

發佈時間:2020-10-21 09:33:04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黨田野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我爺爺出生在沙漠中,我父親沉睡在沙漠裏,現在我又回到了這片沙漠,想把治沙這根‘接力棒’拿穩了。”

“我爺爺出生在沙漠中,我父親沉睡在沙漠裏,現在我又回到了這片沙漠,想把治沙這根‘接力棒’拿穩了。”站在綠植逐漸蔓延的毛烏素沙漠中,陜西榆林“第三代”治沙人石健陽如是説。

作為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的孫子,今年23歲的石健陽有著和爺爺一樣黝黑的膚色。一談到治沙,原本有些沉悶的石健陽總會打開“話匣子”。

“幾十年前,我們這裡環境惡劣,房子經常會被沙子吞沒,人們只能不斷搬家,生活很困苦。”石健陽表示,爺爺常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只有植樹造林才能讓兒孫不再被沙漠“欺負”。

橫跨鄂爾多斯市南部、榆林市北部等地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因黃沙肆虐,歷史上榆林城曾被迫三次南遷,形成“沙進人退”的被動局面。

“七歲多的時候,我和村裏一個叫虎娃的男孩去野外放羊,結果遇到了沙塵暴,風沙直接把我們卷走了。幾天后,我父親才在外面把我找到,可是虎娃卻再也沒有回來。”今年68歲的石光銀告訴記者,兒時種種痛苦的經歷,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馴服”這片沙漠。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承包3000畝荒沙地開始,三十多年來,石光銀帶領當地民眾在承包的25萬畝荒沙鹼灘上,種活了5300多萬株(叢)喬灌木林。曾是不毛之地的毛烏素沙漠,出現了越來越多綠色的“足跡”。

截至目前,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積達到2248萬畝,林木覆蓋率提升到34.8%,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明顯減輕。沙化土地治理率93.24%,沙區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實現了區域性的荒漠化逆轉。

“2008年的植樹節,我父親在從銀川調運樹苗的歸途中意外發生車禍,不幸離世。沒看到樹苗栽到沙裏,是他的遺憾。”談及往事,石健陽有些唏噓。後來,他和爺爺一起將父親運回來樹苗栽在沙漠中,如今那片樹林早已鬱鬱蔥蔥。

近年來,隨著當地沙漠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整體改善,治沙造林的經濟效益日益顯現。目前,榆林市各類經濟林面積達到400多萬畝,初步架構起紅棗、核桃、山地蘋果等經濟林果産業主框架,2019年全市林業産值98.4億元人民幣。

大學畢業後,主修林業技術的石健陽選擇回到家鄉,在這裡,他計劃將“遠端操控”“網路行銷”等技術普及給更多人,讓當地民眾在治沙的同時,也能通過林下經濟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治沙不僅需要樹苗、技術和資金扶持,更需要治沙的接班人,這樣事業才能長久。”石健陽笑稱,他願做紮根沙漠的一棵樹,將治沙造林這件事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