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因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成為了大批候鳥北遷的驛站,那麼坐落在該旗烏裏雅斯太鎮西三公里處的道勞德湖,被當地人稱為西湖,則是海鳥的天堂。
五月的草原,初夏剛至,烏珠穆沁草原的季風依然有些寒冷。在寒冷的風中,天鵝、麻鴨、鴻雁、銀鷗等大批候鳥雲集在西湖,時而翱翔天空,時而俯身覓食,彼此間追逐嬉鬧。尤其是作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全球瀕危鳥類的遺鷗,鋪天蓋地而至,突現西湖水域。西湖所在的牧場,蒙古族牧人正在周邊放羊牧馬,一派繁忙的畜牧業生産景象,西湖水域儼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
每年春秋兩季,西湖水域灘塗超過1000隻候鳥停留繁衍,目前共有白天鵝、銀鷗、麻鴨、塍鷸、濱鷸、鴻雁等20余種野生鳥類。據當地護鳥協會監測統計數據顯示,一月以前在西湖水域灘塗上就有1萬多只鳥,其中僅白天鵝就有數千隻。還有許多候鳥在這裡繁育後代,如黑翅長腳鷸、金眶鸻、反嘴鷸、斑嘴鴨等都是來這裡傳宗接代的。萬鳥齊飛的壯觀景象也很常見,反嘴鷸、翹鼻麻鴨是最大的鳥群,曾出現過二、三萬隻的鳥群。
被稱為鳥類"大熊貓"遺鷗, 今年是第一次“光顧”西湖水域。作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全球瀕危鳥類,人們發現從五月一日至六日,飛來西湖水域的遺鷗總數超過了800隻。
據網路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遺鷗種群數量約為12000隻,而東烏珠穆沁旗西湖一下子就飛來了這麼多只,有關專家認為,這主要是東烏珠穆沁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好,濕地生態中飽含遺鷗可補充體能的適宜食物,才吸引了遺鷗的青睞。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國境內遺鷗的生存狀況在不斷改善,種群數量有所擴大。
遺鷗,屬鷗科鷗屬鳥類,已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性易危級瀕危鳥類。
現有研究資料認為,遺鷗在中國的主要繁殖地包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部漠地湖泊濕地、通遼市白音庫倫牧場、陜西省神木市紅鹼淖自然濕地保護區、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等地,越冬地在天津濱海灘塗。
遺鷗的到來,成為東烏珠穆沁草原野生鳥類的一道靚麗風景,受到當地旗委、政府以及愛鳥協會、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全力保護,使未來對遺鷗的保護不再出現新的遺憾,使遺落之鷗不再遺失於人類的視野。
【關於文作者】
宋金龍,在人間煙火裏安靜行走的男子,粗獷豪放,心有山水,眸生善念,暗香繞指,粗筆寫意。媒體人,現供職于東烏珠穆沁旗融媒體中心。從199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至今,曾有小説、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獲獎。
【關於攝影師】
姚永勝,生在草原,長在草原,並拿起照相機為草原譜寫美麗讚歌的執著行者。是內蒙古旅遊攝影協會副秘書長、錫林郭勒盟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東烏珠穆沁旗攝影俱樂部創始人。自2013年以來,多次獲得國家、自治區攝影獎項。2017年度被錫林郭勒盟文聯評為優秀先進個人。
(作者:宋金龍 攝影:姚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