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的風骨——追憶巴拉吉尼瑪先生

發佈時間:2020-03-06 18:37:03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阿古拉泰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追憶巴拉吉尼瑪先生。

不知道為什麼,巴拉吉尼瑪先生一直以一位騎士的形象矗立在我心中,像一棵挺拔的大樹一樣根深葉茂,不可動搖!

蒙古族學者、成吉思汗文獻專家,巴拉吉尼瑪教授(攝影:韓偉林)

描摹蒙古民族勇士或先驅,我常以“騎手”冠之,包括聖主成吉思汗,我習慣尊稱“偉大的騎手”。而每每想到巴先生,腦海裏卻總是閃出“騎士”一詞。高貴,冒險,勇毅,擔當,這是十一世紀風靡歐洲的騎士風範。十三世紀,成吉思汗來了,狂飚突進,叱吒風雲,以另一種坐姿在馬背上馳騁,令世界刮目。巴拉吉尼瑪先生兼有騎士與騎手的雙重特質:優雅而富有鬥志。其實,真正的鬥士並非只是尚武,勇於直面風雨是矣。負重前行,腰桿筆直;目光銳利,心腸柔軟;布衣平生,一身傲骨,這矛盾而和諧的交匯,在巴拉吉尼瑪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彰顯。我們為這樣的時代擁有這樣一位堅定的民族文化鬥士,深感驕傲!

認識巴拉吉尼瑪老師,是在三十五年前。

秋日的傍晚,北京,同胞詩人查幹新居。晚宴在歡笑聲中展開,巴老師、繼霞老師伉儷端坐中央,查幹、呂潔、哈薩,我們團團圍坐,群星簇擁。那個年代,酒與友情是餐桌上的珍品,也是迎迓摯友造訪時的必備。如今的聚首味道則有些不同了,大多是“應酬”,酒乃“試劑”,在驗你的情真與不真,當然,人也是要充當“試劑”的,驗酒的真與不真。

那一天,大地在腳下有點兒不穩,或許是人多少有點兒酩酊?管它呢,我們同乘89次綠皮火車返呼,摩肩接踵,紅光滿面,羞怯一路晚霞……

“草原列”,乃當時往來於呼京之間一道亮麗的交通風景,乘坐這趟火車無異於專享到了某種特權。車廂內,我們餘興未消,以啤酒補之。彼時,巴老師年屆天命,我正值弱冠,一個年富力強,一個青春茂盛,酒場上都能呼風喚雨,又有相識恨晚的扼腕,於是,每每頻頻舉杯,個個當仁不讓。同行且同飲的還有一位同為內蒙古日報社的資深編輯納松老先生,他也一見如故,雪白的短髮覆蓋著一張童貞的笑臉,一樣的熱血賁張,一樣的豪情萬丈!

巴老師手執香腸,不動,酷似港臺歌星樂池中攥著話筒。他目向遠方,慷慨陳詞,像宣言,更像自言,疾風拂動他頭頂疏密有致的銀絲,也拂動他臉上從心底溢出的道道笑紋,其風度紳士至極,傲慢至極,瀟灑至極。車外,一窗窗風景掠過快閃,一會兒田野,一會兒果林,一會兒隧道,一會兒小鎮,畫面,宛如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抑或某歐美槍戰大片,壯觀亦至極!

回到呼市,謀面不多,卻時見先生發在內蒙古日報端的大塊文章,日隔不久,居然又有一篇寫身邊人物徐誠的長篇通訊整版刊發在光明日報頭版上,令人嘆喟!

終於有一次,白馬賓士的內蒙古博物館下三角公園的三岔路口,與巴張夫婦二人狹路相逢。巴先生愈加硬朗,一身體育盛裝,汗透脊背。

問何干?

“打網球!我把網球當做某貪腐敗類的腦袋,每天削它三幾個小時!”

“此打法好,既可強身健體,又一次次不動聲色消滅害蟲。如換做真實敗類的頭顱那還得了,擊不得幾下,他玩完了,咱們恐怕也玩不下去了……”

三人當街大笑,頭頂上的敗葉簌簌震落。

真實感受巴拉吉尼瑪老師的魅力,是在其退休之後。這個不知疲倦的人,自覺擔負起蒐集整理成吉思汗文化史料這一千鈞重任。長路迢迢,長夜漫漫。二十年如一日,巴老師、張老師二人的足跡遍及世界。一代天驕馬蹄叩響的地方,他們一一造訪;成吉思汗聲名波及的土地,他們逐一拷問。六十個國家,一萬多部著作。他成為當今世界收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史料最執著、最用力、最有心、最高效、最成功的歷史文化學者。

一生筆耕著作等身,千年風雲盡收眼底。八百年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他這樣廣泛而又繁密地匯集祖先的精神遺産。這何止是他個人的功德,他的積累與奉獻是蒙古民族乃至世界的寶貴財富!

作為職業記者,巴拉吉尼瑪老師一生寫下了大量有價值的新聞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繼蕭乾之後第二位蒙古族“戰地記者”。那一年仲夏,他受中國記協委派,在槍林彈雨中,在貓耳洞坑裏,鋪展開膝上一沓沓稿紙,蘸著汗漬血漿和顫抖的空氣奮筆疾書,寫下了一篇篇裹著硝煙攜著雷電的戰地消息。

這是一位執拗得一條道跑到黑的人。寫完《蒙古族科學家明安圖》這本書,他和夫人又奔波輾轉,乘勢而上,曆盡艱辛困苦,終於讓偉大的蒙古族科學家“上星”,使明安圖這個寂寞了多少年的名字成為第一位蒙古族被聯合國天文臺命名的“小行星”。而今日此時此刻,想巴老師早已與同胞知音明安圖先驅在天國邂逅相逢有時了!

成吉思汗文獻博物館落戶錫林郭勒盟

巴先生的腳步是不會停頓的。成吉思汗文獻博物館正式移交錫林郭勒之後,他又開始繪製馬可·波羅文獻博物館的藍圖,基礎工作已十分紮實,其構想、規模與願景令人振奮!這將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點睛之筆,不可小覷。

關於巴拉吉尼瑪老師的業績,天下皆知,無須贅言。只是感嘆,如此旺盛的生命狀態,怎麼就一夜之間靜謐遠行了呢?這不像是他的風格啊。

常憶起他那不緊不慢的樣子。挺拔的身姿,穩健的步伐,堅毅的表情,清澈的目光,天然的笑意,雷打不動的持重,還有飲酒碰杯時,他那獨有的姿態與低沉有力的語音,猶在耳畔,如在眼前……

一個場合上我説過,巴拉吉尼瑪老師是一百歲的年輪,九十九歲的智慧,八十歲的年齡,七十歲的老辣,五十九歲的崗位,四十歲的心跳,三十歲的身材,二十歲的嚮往……他補充道:十五歲的純真!

這位有著極強民族自尊心的騎士,以其單純的嚮往,稚童一樣執著,百折不撓,勵精圖治,大器晚成。他代表著的是一個時代的文化風骨,豈止是風度!

民族文化的強者,草原文化的使者,時代文化的傳承者,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巴拉吉尼瑪先生留給世界一個清晰的背影,倒剪雙臂,兀自走了。像完成了一項壯舉,成就了一番大事之後一樣釋然,輕鬆,愜意,了無牽掛。他以其鋼鐵的脊梁肩負起民族文脈傳承的大任,鴻圖大展之後,行囊斜挎,慨然西行,向聖主稟報八百年烽煙之後的所有風雲際會。他挺拔的身姿如同一桿不屈的蘇魯錠,飄揚著一個民族的自信,傲然屹立在牧人的心中!

巴拉吉尼瑪先生走了,我們寧願相信這是他的又一次出征。

因為疫情困擾,沒能送別先生,心有隱隱不安。但沒了這個儀式,反倒覺得人還在,並未走遠,隨時都可能折返回來。巴老,您的精神和音容,就是我心中的那棵大樹,風吹不倒,雪壓不垮,任什麼都無法搖撼!

巴老介紹藏書(攝影:韓偉林)

生活中那個沉穩大氣、遇事不慌、靜水流深、饒有興致的人悄然離席,讓人們承受著不一樣的苦痛。天南地北的朋友們又都聚在了一起,酒桌上,將長時間空留一個座位,虛待那位剛柔相濟的蒙古男人在我們共同的記憶中輕輕走來,緩緩落座,頻頻舉杯,娓娓道來……

(文:阿古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