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圍畫:走出民居展新姿

發佈時間:2019-06-20 09:44:11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 安寅東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走出民居展新姿。

“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作為非遺傳承人,我特地創作了這幅30米長的《三國演義》主題炕圍畫,為祖國華誕獻禮。” 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文化館書畫室裏,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炕圍畫項目傳承人張三鐵戴著套袖、手握畫筆,全神貫注伏案作畫。

為作品補色

隨著補色的最後一筆落下,一幅歷時近3個月的炕圍畫藝術作品創作完成。

炕圍畫又稱墻圍畫,墻圍,也被稱為“民居壁畫”,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繪畫內容一般都是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題材。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家家戶戶以火炕為床。為防止墻土脫落弄臟被褥,人們就以膠水調製白土沿炕邊墻上涂蓋“圍子”,並在上面作畫,形成炕圍畫。隨著城鄉居民住宅條件的改善,炕圍畫也淡出人們的生活。19歲開始學習炕圍畫手藝的張三鐵,對這項民間藝術感情深厚。

從連環畫中尋找靈感

“炕圍畫的興起和衰落,恰恰是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的見證。這項民間藝術絕不能丟,因為它留得住那一代人最美的鄉愁。” 張三鐵説,儘管炕圍畫已經沒有了市場需求,他依舊在探索這項非遺的創新發展之路。

長卷作品展覽後吸睛無數

為了讓這部獻禮作品主題貼近群眾,張三鐵選擇了“千里走單騎”等22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情節;為了更好的刻畫人物,他反覆研讀原著,並從珍藏的連環畫中尋找創作靈感;為了讓全面呈現繪畫技法和表現形式,他選擇了祥雲邊、梅竹邊等7种經典邊道樣式,並配以105個人物圖像和38幅點景山水小畫;為了讓炕圍畫“走下”炕頭,他幾經探究,最後選擇以書畫裝裱形式,走到更多的場合展示這項藝術的魅力。

全神貫注

在張三鐵的努力下,攜帶方便的炕圍畫長卷作品在當地重大節慶活動多次展出,越來越多的人被這項民間藝術的魅力所吸引。很多遊客來土右旗旅遊時都會慕名而來,一睹炕圍畫的風采。

以書畫裝裱形式,讓炕圍畫“走下”炕頭

研究和設計邊道種類

(文/圖:安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