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沐海將右手的指揮棒緩緩拿起,在空中揮舞著不規則的“線條”,時而鏗鏘有力,時而柔美似水。一首首草原歌曲或憂傷或明快的旋律緩緩流出,如訴如泣。
這是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內蒙古分會場開幕式《草原之聲·廖昌永獨唱音樂會》的演出現場,也是世界著名指揮家湯沐海與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的再度合作。
湯沐海在音樂會上指揮(攝影:白玲迪)
雖説是再度合作,但是演出前的排練仍舊十分緊張。“湯老師對樂團的要求非常之高。”歌唱家廖昌永説。
在排練大廳,湯沐海對每首歌曲都會進行反覆排練。在方寸指揮臺之上,湯沐海手中的指揮棒上下翻飛,肢體語言豐富有力,與樂團合為一體,似乎身體裏的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音符……十幾首歌曲,在三天時間裏反覆磨合,只為給內蒙古觀眾獻上一場獨特的音樂“大餐”。
“這應該是上海味的草原……”在被問及此次演出會帶給觀眾何種感受時,湯沐海説。
不僅如此,在排練中,他提出讓樂團樂手們合唱《呼倫貝爾大草原》副歌部分。他説,要讓樂手們更好地融入其中,用熱情打動自己,也打動觀眾,這是此場音樂會的創新點。
其實,這也是湯沐海音樂創作的態度。“我認為,在音樂創作中,音樂家就是要在舞臺上爭取自己最大的愉悅,調動起自己的每個細胞,這樣才能帶動觀眾融入。”
他説,“我相信,創作者和觀眾是心心相印的。”
湯沐海説:“每次來到內蒙古都有不一樣的感觸,每次都能汲取不一樣的能量。”在他眼中,內蒙古大地純潔,內蒙古人民豪爽,都深深地吸引著他。
湯沐海是唯一獲格萊美獎的華人指揮家,是世界上公認的在東西方之間架設音樂橋梁的指揮大師。在他看來,內蒙古民族音樂要更好地走出去,只需要一個字:闖!
“闖!就夠了,原生態的就是最好的。”湯沐海説,目前內蒙古民族音樂憑藉其獨特的發音方式和樂器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已有立足之地。
早前,在湯沐海指揮過的歌劇《馬可波羅》第三幕中,曾邀請過內蒙古的馬頭琴團隊參與演出,效果良好。
“這樣的原生態的音樂,世界很願意去了解。”湯沐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