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白鳥兒唱,一彎碧水映晚霞……”日前,阿音沁合唱團代表我盟參加了“永遠的春天”內蒙古自治區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合唱展演賽。當天,他們與全區48支實力強勁的隊伍比拼,用實力捧回了“優秀合唱獎”。一時間,這個“草根”合唱團吸引了大眾敬佩的目光。
“草根”合唱團練成“好聲音”
阿音沁合唱團是盟群藝館組建的首支合唱團隊,隊員最年輕的22歲,最大的63歲,由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文藝團體的演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以及部分離退休人員等60余人組成。入團前,他們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只是喜歡唱歌,為放飛夢想,他們走到一起,參加了盟群藝館合唱團。
初戰告捷,隊員們長舒了一口氣。榮譽背後是艱辛的付出。正如合唱團“主力唱將”何霞所説:“在合唱團裏,沒有我,只有我們。能有今天的成績,老師的功勞大!”跟何霞一樣,入團前,隊員只是會唱唱而已。他們覺得,合唱就是扯開嗓子齊唱,並不難。入團後才知道事情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要想唱得好,必須接受嚴格訓練,從樂理基礎知識、歌唱技能到視唱練耳基礎、合唱知識等都要熟練掌握。因此,他們的音樂老師每次排練前都會安排集體的聲樂訓練和樂理知識,排練後還有個別指導。老師一句句地教,學員一遍遍地唱。漸漸地,不少隊員有些不耐煩了,開始提意見,抱怨説太難學。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唱著玩,幹嘛這麼認真?面對隊員的焦躁情緒,群藝館的負責人和指導老師耐心引導,表明之所以這麼嚴格,其目標就是要打造一支一流的合唱隊伍,使他們成為阿拉善的一張文化名片。
了解了樂隊建立的初衷,隊員們理解並積極配合著老師的授課。經過嚴格訓練,他們的音樂素養有了很大提高,對作品和聲音技巧的把握明顯進步。他們漸漸找到了感覺,更體會到了合唱的樂趣。“合唱需要有團隊意識,和聲效果豐滿了,唱起來才能撼動人心。”53歲的合唱隊隊員滕建義笑著説,“儘管有一點基礎,但當時的壓力還是挺大的。在合唱團裏,我們收穫了很多,這種精神上的享受和樂趣,是旁人難以體會的。”滕建義説,即使是在“魔鬼集訓”時,大家也沒有抱怨一句。
成果怎麼樣“實戰”來檢驗
今年4月,剛剛小有成果的阿音沁合唱團就接到了去呼和浩特參加“‘永遠的春天’——內蒙古自治區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合唱展演賽”的通知。聽到消息,隊員們興奮、開心、緊張、擔憂,尤其是得知比賽還要挑戰專業合唱團時,隊員們個個感到肩上責任重大。第一次參加區級比賽,能為阿拉善爭光嗎?大家都拋開心中的疑問,全身心投入排練,不敢疏忽一絲一毫。每天,他們早早來到排練廳練習,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即使腰酸腿疼都毫無怨言。
烏布拉格和愛人鳳潔是盟歌舞團的聲樂演員,也是阿音沁合唱團的“主力唱將夫妻檔”。提及這次比賽,烏布拉格記憶猶新:“排練的那些天特別忙,每天在歌舞團排完蒙古劇,就趕緊往群藝館的排練室跑,唱上幾遍再跑回盟歌舞團的排練廳。”烏布拉格笑著説,“幸虧在一棟樓上,要不根本跑不過來,都是我熱愛的工作,哪個都不想出一點差錯。”
烏布拉格的愛人鳳潔告訴記者,當時去參加比賽時,孩子只有11個月大,還沒斷奶,只好帶著媽媽和孩子一起去參賽,比賽的空隙還得抓緊時間給孩子喂奶,大人還好,就是小孩子有點辛苦。“我倒還好,就是挺心疼媳婦兒、孩子和媽媽。還好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站在比賽的舞臺上,聽著台下的歡呼聲、掌聲,心裏很高興,很激動,我們這個集體沒有一個人掉隊,第一次參賽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很棒了,希望我們這個合唱團以後能越唱越好!”烏布拉格感慨地説。
師生共努力唱響駝鄉故事
為了帶好這個“業餘”的團隊,盟群藝館器樂老師許夢嬌儘量用接地氣的比喻把高雅的音樂講得通俗易懂:“打開共鳴腔,就像蓋房子,房子蓋好了,再把聲音一個個地裝進去……”經過努力,阿音沁合唱團從最初只能勉強唱一個聲部,到現在音準、技巧接近專業水準,能夠熟練演唱四個聲部,付出的努力和艱辛難以想像。
許夢嬌是這支合唱團隊的現任指揮,也是位懷孕的準媽媽。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係的她,在校期間的選修課就是合唱指揮。“之前都是理論學習比較多,實踐少,這次能成為我盟首支合唱團的指揮特別高興,這個機會特別難得,感覺遇到的困難也都不是困難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許夢嬌笑著告訴記者,“比賽現場很震撼,同時,也被阿音沁合唱團裏的叔叔阿姨感動著,他們在一米多高的臺子上一站就是一整天,綵排、比賽、展演,哪個環節都不能少,感覺他們嗓子還沒出聲呢,就已經腰酸背痛了,跟他們一起參賽,我都忘了自己是位懷孕5個月的準媽媽。”
“希望這支合唱團能越來越好,我也希望能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作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好歌曲,讓阿音沁合唱團把駝鄉的故事唱出來、帶出去。”許夢嬌感慨地説。
(來源:阿拉善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