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草原上的小黃鶯 走進蘇尼特少兒合唱團

2018-05-31 22:08:53 | 來源:中國網視覺中國 | 作者:盧旭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讓我們通過記者的鏡頭走近一群蘇尼特少兒合唱團孩子們。

【導語】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讓我們通過記者的鏡頭走近一群蘇尼特少兒合唱團孩子們。

內蒙古錫林郭勒,蘇尼特少兒合唱團的孩子們就像一粒粒種子,在濕潤的季風到來之時將會收穫整片的草場。

巴圖朝魯帶領合唱團的孩子們參觀烏蘭牧騎紀念館,給孩子們講第一代烏蘭牧騎的故事。2017年9月,他與蘇尼特右旗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蘇德共同發起組建了蘇尼特少兒合唱團。

80歲高齡的巴圖朝魯風塵僕僕趕回他的故鄉——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就是為了看看那裏成立快一年的蘇尼特少兒合唱團最近的訓練成果。巴圖朝魯是第一代烏蘭牧騎隊員,曾擔任過第五任隊長,在烏蘭牧騎一幹就是20多年,後來調任內蒙古廣播電臺,長期從事少年兒童藝術創作、教育工作,就算是退休也從沒停止過工作。

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是活躍在草原農舍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1957年誕生在內蒙古大草原。烏蘭牧騎深受當地農牧民喜歡,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則被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

合唱團成立不久,便迎來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這讓巴圖朝魯欣喜萬分,他講:“蘇尼特右旗是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誕生地,作為烏蘭牧騎的老隊員,我們不僅把文藝演出送給牧民,還把服務送到牧區,演出結束後就幫牧民擠牛奶、剪羊毛。當年,我們在阿其圖烏拉公社幫牧民打的水井,至今還在使用。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激勵著我們把烏蘭牧騎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蘇尼特少兒合唱團40余名成員分別來自蘇尼特右旗第三小學和蒙古族小學,平時分別在各自學校練習,週末集中合練。許多牧區的孩子都犧牲了週末回家的時間堅持參加合唱訓練。來自蒙古族小學五年級1班的伊樂貢就是其中一員,由於要參加合唱訓練,他總是與遠在牧區的爸爸媽媽聚少離多,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合唱團的孩子在烏蘭牧騎紀念館參觀。

合唱團成員伊樂貢回到牧區的家,就幫爸爸來喂牛。伊樂貢講,“爸爸總是彈馬頭琴或吉他給我聽,所以我特別喜歡音樂。”這個熱愛音樂、略顯靦腆的蒙古族大男孩已經參加過不少演出,還在內蒙古電視臺的文藝演出中獲得過最佳表演獎。

合唱團的伊樂貢正在試穿自己的蒙古族衣服。伊樂貢不僅喜歡蒙古族音樂,還喜歡英國的搖滾樂。他説:“別看我平時比較內向,不愛説話,可是當我一站到舞臺上,就像變了一個人,充滿自信!我希望長大後成為烏蘭牧騎隊員,走遍草原,為牧民演唱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歌曲。”

合唱團的烏日拉嘎一回到牧區的家便抱起可愛的小羊羔。

蘇尼特少兒合唱團的成員們在草原上捉住了一隻小蜥蜴。像許多貧困地區、邊遠地區少兒藝術教育面臨的困境一樣,缺少活動經費、缺少優秀的音樂教師制約著合唱團的發展。

巴圖朝魯説,“希望草原的孩子們能夠通過中國國際合唱節的活動好好看看世界”。為了能讓這個首次出現在中國國際合唱節的蒙古族合唱團展現出民族特色,巴圖朝魯到處奔走聘請名師指導,還親自為合唱團創作了蒙漢雙語歌曲《共同心願》。 

合唱團小成員們把將要參加中國國際合唱節的美好心願畫了下來。近幾年,合唱節先後資助了四川北川中學合唱團、上海殘疾人合唱團、貴州凱里苗族女子合唱團等參加合唱活動,取得了巨大社會效益,也讓更多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們可以向世界展現自己的風采。”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金生説。

蘇尼特少兒合唱團的孩子們對參加合唱節滿懷期待。就像溫暖潮濕的春風滿載著夢想和希望,世界將可以聆聽到孩子們美妙的歌聲。

(圖片作者:盧旭/視覺中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