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焦點關注>

“秸”盡所能照亮美麗鄉村

2018-05-26 20:28:2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胡日查 高敏娜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秸稈在人類的幫助下,被加工轉化後成為炙手可熱的清潔能源和牲畜的“營養餐”,甚至還成為了炭基肥料,成為肥料市場的“新寵”。

我,一株毫不起眼的秸稈。和千千萬萬的秸稈一樣,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在勤勞的農民伯伯的精心呵護下,我茁壯成長,哺育出了金燦燦的玉米,黃澄澄的水稻,紅彤彤的高粱。

我,又是一株不平凡的秸稈,沒有像家族的前輩一樣遭人嫌棄,被“焚屍”在野外,而是在人類的幫助下,被加工轉化後成為炙手可熱的清潔能源和牲畜的“營養餐”,甚至還成為了炭基肥料,成為肥料市場的“新寵”。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這個小秸稈的前世今生,告訴大家我是如何變廢為寶,照亮美麗鄉村的。

前世: 成為“燙手山芋” 視為霧霾“幫兇”

過去,我和我的族人,是家家戶戶捨不得扔的寶貝,人們用來燒火煮飯,還用來喂牛喂羊。然而,自從人們用上了更清潔、更高效的能源和各樣加工後的飼料後,我們漸漸失去用武之地,變得“沒用”了,一時之間成了“燙手的山芋”,出現了“不燒,種不了田,運走,費不少錢”的尷尬境地,成了農民朋友的負擔。

在興安盟,我們農作物廢棄秸稈的家庭特別大,有1500余萬噸,僅玉米秸稈能達到1200萬噸。聽別人説,以往每到秋收季節,遍地成片的玉米、水稻、小麥秸稈,被很多農戶會一燒了之,熊熊烈火的吞噬下,使得鄉村處處濃煙滾滾、霧鎖大地。

最為悲催的是,近年來,當多地頻現霧霾時,有關部門在對霧霾成因的分析結論中,把我們被指責成為霧霾“幫兇”,讓我們這一族飽受輿論炙烤,指責的依據是:“秸稈中的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易燃物質在燃燒過程中部分轉化為含碳顆粒物,為霧滴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凝結核。”

於是乎,認識到焚燒我們的危害後,各級政府出臺最嚴厲的“禁燒令”,但“年年禁年年燒”的尷尬局面卻很難打破,秸稈焚燒難禁止並進一步加重大氣污染問題,令許多地方一到收穫季節就倍感頭痛。

更讓人類惱火和無奈的是,由於村民到處亂堆、亂倒、亂垛的秸稈柴草,嚴重影響了村屯環境衛生,人們就把我當成了村屯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罪魁禍首”。

幸好,近年來我們不是農業生産廢棄物而是具有廣泛前景的可再生資源的觀念得到廣泛認同,人們也看到了只要對我們加以綜合利用,就會帶來無限的商機,並算出了一筆轉化利用帳:如果每年將興安盟1000多萬畝的秸稈全部轉化,按照每畝地獲利100元算,就能轉化出10個億的産值,

這筆經濟帳,讓秸稈資源豐富的興安盟,更加深刻認識到垃圾都是“被錯放位置的資源”的道理真實不虛。於是,興安盟堅定不移地打起了我們這些燒不得、沒處扔的廢棄秸稈的主意。

隨著這兩年,興安盟先後引進愛放牧(興安盟)生物質新材料、北京中農綠能、內蒙古一方等多家大型企業,不斷加大對我們這個族群的綜合利用力度,我們被加工轉化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清潔能源和牲畜的“營養餐”,甚至還成為了炭機肥料和新型材料,變廢為寶了。

去年秋收結束後,離開田地的我們被送到了烏蘭浩特市振農生物質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那裏的秸稈顆粒生産加工廠,經過粉碎、烘乾、生物質處理等工藝後,我們變為了短短胖胖、粉筆一樣的顆粒。這時候的我們可以説是身價飆升,每噸被賣到了550元到650元,讓農民朋友對我們有了重新的認識,再也捨不得一燒了之。

今生:捧為寶貝疙瘩 成為市場新寵

作為今年春耕期間,興安大地上炙手可熱的新興肥料,我永遠不會忘記是誰捧我為寶貝疙瘩,讓我成為肥料市場新寵:得益於2016年10月,興安盟引入的中國碳化技術龍頭企業“三聚環保”,在科右前旗成立的愛放牧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

作為自治區首個萬噸級秸稈生物質綜合迴圈利用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7億元,年生産炭基緩釋複合肥9萬噸,能徹底實現全盟範圍內秸稈綜合迴圈利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超2億元,利稅超過5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60多個。

在科右前旗愛放牧集團,搭上了創新科技的列車,我們秸稈繼續化腐朽為神奇,通過那裏的“中低溫厭氧快速炭化分離技術”,變身成了生物質炭肥、土壤改良劑等“高大上”産品。這家企業每天可以消耗我們秸稈顆粒20噸,全部投産後可以年消耗秸稈量近30萬噸。

別看我以前枯枯黃黃不起眼,用我為原料做出的生物質炭基肥可是營養豐富,不僅能補充植物所需的碳元素,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還有驅蟲防蟲、提高農産品品質等一系列功能。用我做的肥料種出的富碳水果又大又甜、大米又白又香,每畝能給農民增收50到100元。

除了飼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的“五料化”利用,我們還為興安盟經濟發展尤其是扶貧工作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今年,由愛放牧集團、科右前旗人民政府和合作社三家共同出資,在科右前旗建設了5家村級秸稈造粒扶貧車間。

企業通過“扶貧車間”統一回收農民廢棄秸稈並加工造粒,“扶貧車間”將利潤的2%成立扶貧專項基金,通過崗位扶貧、就業扶貧連接機制,幫助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

同時,貧困戶還可以用自家的秸稈顆粒兌換生物質炭基肥,減少春耕期間肥料的經濟投入。今年春耕期間,通過“百村千戶—秸稈換炭肥”專項行動,愛放牧集團已和32個村簽約,帶動了584戶貧困戶。

在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勝利嘎查,今年春耕,村裏的稻旺水稻種植合作社和25戶貧困戶的500多畝水稻都用上了我們轉化成的肥料。為了讓這些品質優良的農特産品走出興安,京東集團和愛放牧集團,聯合打造了“京東愛放牧扶貧農場”,種植戶不僅買肥料更省錢,種出的水稻也由京東農場訂單回收,銷售後京東農場還會將10%利潤給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二次分紅。

哦,對了!我的好兄弟,同樣是農業廢棄物的玉米芯,據説現在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通過生物轉化分離提取,變成了木糖、L-阿拉伯糖等新資源食品。今年秋天,蒙糖(內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將在科右前旗建成投産,在那裏他也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如今在興安盟,我們秸稈“五料化”處理串起了一條資源節約、低碳環保、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綠色産業鏈”,玉米秸稈轉化利用量540萬噸左右,精細化利用率60%。既增加了政府稅收、企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又從根本上破解了由我們引起的環境衛生臟亂差的頑疾。

聽説今後興安盟將主要把我們向燃料化、肥料化、飼料化三個方向利用,爭取到2020年將我的家鄉打造成國家級秸稈産業化示範區。我相信很快,我們秸稈家族就會摘掉困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老大難”的帽子,成為現代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要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記者手記】

小秸稈,背後牽動大民生。不燒,農民傷神;燒了,市民傷身。作為農業大盟,興安盟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如何資源化利用秸稈,避免焚燒與浪費,關係到興安盟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2015年,興安盟行署與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共同主辦全國性秸稈産業化大會,拉開了興安盟秸稈産業化大幕,加快培育市場,讓企業唱主角,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向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2016年國家農業部、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興安盟列為秸稈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地區。

經過3年努力,興安盟圍繞秸稈綜合利用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北京中農綠能、北京三聚環保、內蒙古一方等多家大型企業,目前,已有10個秸稈産業化綜合利用項目在興安盟落地。

同時,為積極推動農村牧區秸稈燃料化、肥料化生産,興安盟投入5000萬元資金,用於秸稈設備、電力設施和廠房建設等,在全盟規劃建設了200個嘎查村級秸稈顆粒加工廠,推進秸稈産業化不斷向前穩步發展。

從過去的農業廢棄物,變身為現在的農業再生資源。如今,在興安盟不起眼的小秸稈正在串起一條資源節約、低碳環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綠色産業鏈”。未來,興安盟還將繼續全力推進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生態産業,“變廢為寶”做“加法”,努力將興安盟打造成為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的試驗田、孵化器和排頭兵。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