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生産的笤帚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了!”剛參加完展會的王清森迫不及待地在電話裏將這一喜訊“彙報”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縣)。這個消息仿佛長了翅膀似的很快傳遍了整個巴林左旗,最激動的還是十三敖包鎮房身村的村民,因為這把被收藏的笤帚就出自這裡。
在人們的記憶裏,笤帚僅僅是被用來打掃家裏院外、掃掃炕,偶爾也會用於“教育”一下不聽話的孩子。然而,巴林左旗的村民卻把平常的小笤帚做成了大産業,不僅賣到了北京,還走向了全國,走出了國門。
內蒙古巴林左旗笤帚苗産業園區辦公室主任王清森説起那段往事,仍是感嘆不已。巴林左旗是國家級貧困縣,“扎笤帚”在這裡已經有七十多年年的歷史了,而這項“技藝”其實是被貧窮“逼”出來的。“十年九旱”的自然氣候導致農民生活極度貧困,乾旱少雨常使農業欠收,秋收過後,村民用高粱梢子扎上一捆笤帚背到集市上換點錢補貼家用。後來扎笤帚的人多了,集市上賣不出價錢,於是有人開始扎制幾把漂亮些的掃炕笤帚,沒想到集市上價錢高出不少還十分搶手,於是大夥又都比著扎制各種更好看的笤帚。漸漸地,十三敖包的笤帚成了小有名氣的特色産品,周邊旗縣誰家要是有一把出自十三敖包的掃炕笤帚,總是挂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炫耀一下。
到了二十一世紀,笤帚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樓房、地磚走進大眾的生活,傳統的笤帚被塑膠笤帚、拖把和掃地機器人取代,就連城市的街道也用上了環衛清掃車。眼看傳統手工扎制的笤帚就要退出百姓家庭,2010年6月,王清森突然接到旗(縣)裏的電話,要他準備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産品去北京參加“中國農民藝術節”。
扎笤帚的工藝就可以代表巴林左旗的特色啊!王清森走村串戶收上來500把大小不一的笤帚,和鎮裏的另一名幹部背著去了北京。令王清森沒想到的是,在北京農展館巴林左旗的展位前,各路客商圍了個水泄不通,很多人拿著各式笤帚驚嘆不已,愛不釋手,都説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如此精緻的笤帚。不到兩天功夫,500把笤帚幾乎售磬。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及時找到王清森,告訴他笤帚不能再賣了,“七天的農民藝術節,你把笤帚都賣完了,展位不就空了嗎!”
從草原走出來的王清森就像他們手裏的笤帚一樣樸實,笤帚不賣了,可展位前依舊人頭攢動,許多人拉住王清森打聽這些笤帚怎麼做的這麼漂亮,王清森就從笤帚的材質、産地、製作工藝詳細介紹,愣是“客串”了幾天的講解員。嗓子啞了喝口水繼續講,一把笤帚進了北京能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王清森心裏暗自琢磨,十三敖包的笤帚看來是“熬”出頭了。
那幾天,王清森總能看見幾個熟悉的面孔,每次到展位前也不説話,只是拿著自己喜歡的笤帚左看右看,就像怕被人搶走一樣。等到展會結束的那一天,那幾個熟悉的面孔早早來到展位買走了已經相中的笤帚。最後僅剩下一把兩米多長的大笤帚時,過來一名顧客拿起這把笤帚像欣賞藝術品一樣,仔細檢查笤帚的每一個細節,給出了“民間最大、工藝最漂亮笤帚”的評價,面對3000元的價格眉頭沒皺就要買走,王清森與他交流得知,此人是中國農業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要將這把笤帚帶回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淳樸的王清森認為能被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是對十三敖包農民笤帚工藝的肯定,也是對民間傳統技藝的鼓勵,説什麼也不肯收錢,推搡間向徵性收了300元。“小笤帚”第一次“進京”就被中國農業博物館“相中”收藏,還捧回了中國農民藝術節組委會“優秀項目”的證書。
回憶起北京的經歷,王清森仍就難掩那份激動
是展會給了十三敖包笤帚展示的舞臺,隨後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上,十三敖包鎮的工藝笤帚成為代表自治區特色産品,再次站上了北京的舞臺。小小工藝笤帚登上了大雅之堂,精美的工藝笤帚“火”遍了國際農交會,也吸引了中央電視臺的編導,《每日農經》欄目對十三敖包工藝笤帚進行了特別報道,央視《鄉村大世界》也即將走進十三敖包,走進笤帚製作背後的工匠故事。
如今,腳步踏入十三敖包的土地,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笤帚苗産業發展模式在巴林左旗悄然興起,産業支撐、富民強鎮、生態協調的科學發展畫卷徐徐鋪開。這片涌動著夢想、張揚著綠色、孕育著希望的土地,引來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15萬畝的笤帚苗種植面積,9個村半數以上的村民在從事笤帚的加工製作,從種植到加工、銷售,十三敖包走出了一條“笤帚全産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房身村的徐紅艷在笤帚園區的車間裏每天能加工10把工藝笤帚,每把有10元的加工費,這樣每天都有百元的收入。“只要幹,年入萬元很輕鬆,還不影響家裏種地。”在十三敖包,與徐紅艷一樣每人平均加工笤帚收入過萬的村民超過總人口半數以上。在巴林左旗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直接指導下,十三敖包鎮建立了笤帚産業園,8家生産加工笤帚的企業入駐。巴林左旗官方數字顯示,僅2017年,十三敖包鎮銷售笤帚3000萬把,銷售額達到5.2億元。如今,十三敖包鎮已經建成了全國最大、品種最全的笤帚交易市場,並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笤帚苗種植基地,獨享“笤帚苗之鄉”的美譽。在這裡一把長約5釐米的工藝小笤帚出口到日本售價賣到了128元人民幣。十三敖包笤帚不僅走出了草原、走向了全國、走出了國門,甚至已經遠銷到南韓、日本、歐洲、澳大利亞。
小笤帚做成了大産業,勤勞聰慧的巴林左旗人民把幾近落寞的笤帚做成了脫貧攻堅的富民産業。砥礪奮進,華彩蝶變,站在新的起點,十三敖包鎮把發展的目光投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