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26日分組審議了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我國生態環境品質不斷改善,但仍面臨嚴峻形勢,要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懲違法排污者,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等措施,不能讓守法企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地方吃虧。
近期媒體頻頻報道企業偷排廢水廢渣,污染環境的問題。“要採取切實措施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韓曉武委員説,這是環境污染特別是違法排污長期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説,現在一些企業不能自覺執行相關環保規定,有些甚至明知故犯,採取“晝停夜排”或檢查人員“一來就停,一走就排”等方式逃避監管。因為違法成本很低,即使被發現,處罰也不會給企業造成多大損失,比起花錢治污成本要低很多。他建議對違法排污的,要加大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力度,不僅要讓違法排污企業違法經濟成本高,而且情節嚴重的,必須依法追究責任人員特別是企業領導人的刑事責任,徹底打破逃避監管的僥倖心理。
還有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建議推行環境污染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廣大群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
有委員提出,要加快整合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解決基層執法隊伍人員和業務素質問題;重視推進環境執法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規範行政處罰的自由裁量權,並要積極推動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和司法的有效銜接。
我們看到,在一些企業違法排污的同時,還有不少地方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影響到地方經濟發展。
“建議生態補償要向生態保護紅線區傾斜。”程立峰委員説。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是我國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脆弱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既要劃得實,更要守得住。生態保護紅線區是按禁止開發區管理,不能搞大規模城鎮化、工業化活動。他建議在實行差別化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政策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的同時,加快研究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補償專項制度,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佔縣域面積的比例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比例的權重,不能讓保護者吃虧。
李學勇委員建議,對為生態保護作出貢獻的地方,如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基礎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其改善環境品質、維護生態安全的能力。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實施補償機制,還要考慮到對跨區域、跨流域的補償。應當加強國家引導,兼顧省內縱向補償和區域橫向補償,堅持誰保護誰受益,誰貢獻大誰得益多。
同時,農業農村的污染問題也是多位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藥化肥減量、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議。還有多位委員提出,要加大污染綜合治理和源頭防治,加大環保科技支撐,提高治污投入的成效。
(原標題:不能讓保護生態環境者吃虧——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為生態環境保護“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