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焦點關注>

牧民扎巴:種樹60年,讓2000畝沙地披上綠裝

2018-04-27 14:50:58 | 來源:北方新報 | 作者:范亞康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他是一個普通的牧民,卻將種樹當做自己的職業,紮根毛烏素沙漠腹地義務種樹60年。他過著艱苦的生活,執拗地揮舞著鐵鍬年復一年,最終為2000畝沙地披上綠裝。他就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呼和陶勒蓋嘎查牧民扎巴。

修剪樹枝(資料圖片)

他是一個普通的牧民,卻將種樹當做自己的職業,紮根毛烏素沙漠腹地義務種樹60年。他過著艱苦的生活,執拗地揮舞著鐵鍬年復一年,最終為2000畝沙地披上綠裝。他就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呼和陶勒蓋嘎查牧民扎巴。3月30日,在3月中國好人榜發佈儀式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現場,扎巴被評為敬業奉獻“中國好人”。

千方百計提高成活率

“到現在,我栽樹也只用鐵鍬和手,從來不用機械化設備。”4月2日,扎巴一邊挖樹坑一邊對記者説,60年來,他用壞了20多把鐵鍬。長期的勞作也讓扎巴右手臂輕微變形,有時會使不上勁。但是,身體的不適並沒有影響到扎巴,他還張開手指在眼前搖了搖,“我還能再種5年左右”。

1958年,扎巴跟隨父輩響應防沙造林的號召,來到毛烏素沙漠種樹。“坑要挖得好,苗栽進去立馬豎起來,成活率很高。”他説。當時,栽一棵活一棵,扎巴總能獲得大人們的表揚,為此高興好多天。

1979年,正值壯年的扎巴沒有選擇外出打工,而是承包了2000畝沙地,並將全部心思用在這片土地上。在他看來,他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栽樹,這一栽就是60年。

那時候,沙地種樹成活率不高,新栽的樹苗一場風沙吹來就被連根拔起。為了提高成活率,扎巴利用白天挖樹坑,晚上栽樹苗。“現在成習慣了,每天要是不去種樹,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好像有什麼事情沒做。”扎巴告訴記者。

堅守初心與樹相伴

在扎巴眼裏,每一棵精心種下的樹就像一個孩子,看著小樹茁壯成長,他心裏頭充滿了快樂和幸福。可以説,扎巴的全部生活就是育苗、挖坑、種植、澆水,即使冬天也不閒著,要防火、護林。他當年種下的樹木,如今長得鬱鬱蔥蔥。

前些年,扎巴的老伴兒和孩子到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居住了,而他捨不得這些樹,依然堅守在這片土地上,與樹相伴……

“每天有這些樹陪著我,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扎巴説,逢年過節,孩子們都想把他接過去或者回來陪他,他都拒絕了,“孩子們的心意我知道,但我不放心這片樹林,他們回來的話要耽擱好幾天,燃放的煙花爆竹極易引起火災……”

雖然扎巴歲數大了,但是聊起與種樹有關的話題,他頓時精氣神十足。他説:“沒有心思想別的東西,每天滿腦子就是樹。我愛種樹,要是能活到100歲,就種到100歲。你不讓我吃飯行呢,你要是不讓我種樹就不行。”

林地年制氧10萬公斤

60載光陰,從青絲到華發,2000畝沙地披上了綠裝,每棵樹都見證著扎巴在自己“崗位”上的無悔付出。2000畝的林地裏到底有多少棵樹,扎巴自己也數不清,但是他知道樹“值幾個錢”。2017年7月,3名男子相中了扎巴林地裏的一片樹木,説這棵樹300元,那棵400元,盤算著伐了運走。望著參天大樹,扎巴頻頻搖手,“我承包的是公家土地,公家不讓賣,我就不賣。”

中國林業大學專家曾受鄂托克前旗林業局的委託,對扎巴這片林地作出評估,2000畝林地約10萬棵樹,折合資産1000萬元以上。林地年制氧氣10萬公斤,可提供一個成年人348天的供氧量。

而這位“千萬富翁”卻常年不修邊幅。走進扎巴的家,一個20多平方米昏暗的房間裏,啤酒瓶上的蠟燭是唯一光源;所有傢具都是木製的,連床都是木板鋪成的,床上沒有完整的鋪蓋。扎巴餓了吃速食麵,一鍋掛麵還要分幾回吃……外人來此拜訪無不瞠目結舌,可是這位蒙古族老漢淡然一笑,也不做解釋。

早在1992年,扎巴就被林業部授予“三北防護林體系二期工程建設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表彰他為國家防沙造林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望著這片林海,扎巴説:“這個樹是國家的……”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