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開展“清明時節寒燕炫彩”主題活動。同學們在民間藝人的指導下,通過塑形、剪嘴、壓制、點彩等工序,學習製作當地清明時節的特色面塑“寒燕”,感受傳統民俗文化魅力,迎接清明節的到來。
捏寒燕是我國黃河流域民間的一種節日習俗,它的起源據説與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的臣屬介子推有關。直到現在,晉陜蒙沿黃流域都會在清明節前捏寒燕,並且把一串串寒燕用柳枝或棉線連接起來,挂在顯眼的地方,以此表達人們迎接、祈福春天來臨的寓意。
4月2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學生展示其製作的面塑“寒燕”(攝影:丁根厚)
4月2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學生在製作面塑(攝影:丁根厚)
4月2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學生在製作面塑“寒燕”(攝影:丁根厚)
同學們在民間藝人的指導下學習製作面塑寒燕(來源:內蒙古日報社)
展示成果(來源:內蒙古日報社)
展示成果(來源:內蒙古日報社)
4月2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師生將面塑"寒燕"插在樹枝上。(攝影:丁根厚)
(綜合:新華網、光明網、內蒙古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