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焦點關注>

青海玉樹果洛:生態畜牧業支撐脫貧綠色發展

2018-04-03 17:41:27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王玉娟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甘德縣位居三江源,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高寒缺氧、偏遠閉塞,畜牧業為支柱産業,産業選擇空間狹小。為發展地區經濟,保護草原生態,甘德縣在全縣範圍內積極推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建設,走牦牛産業綠色發展之路。

      

放牧的牦牛群。 朱國興 攝

牦牛高效養殖。朱國興 攝

製作地毯。

牦牛副産品。

牛羊絨系列産品。

      “這次我們合作社共分紅237萬元,戶均分紅9997元,每人平均2314元,格明分紅24000元,巴布分紅9851元……”

      2017年歲末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崗龍鄉崗龍村一派喜慶,一場熱熱鬧鬧的分紅大會,衝散了嚴冬的寒意,崗龍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每個社員的臉上,都滿是笑意。

      甘德縣位居三江源,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高寒缺氧、偏遠閉塞,畜牧業為支柱産業,産業選擇空間狹小。

      為發展地區經濟,保護草原生態,甘德縣在全縣範圍內積極推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建設,走牦牛産業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建立崗龍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樣板,對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好轉、産業發展、牧民收入持續增加的生態畜牧業新路子。

      果洛州農牧局局長才讓當周告訴記者:“崗龍村在種公牛場、酸奶廠、飼草基地等實體經濟實現收益115萬元,除去運營成本,盈利55.3萬,158戶入股牧民參與分紅,相較于2014年,每戶收入增加了1500元,牧民增收成效明顯。”

      位於三江源保護區和青南藏區核心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地理位置極其特殊,生態地位非常重要,同時,兩州也是“牦牛之都”的主區域,牦牛所佔飼養牲畜比重為90.98%,年産牦牛肉7萬噸左右,佔兩州牛肉總産量的95%,牦牛奶14.28萬噸,佔奶類總産量的60%。

      在玉樹和果洛,草原上的牧民最熟悉和依賴的就是牦牛這種“全能家畜”,正是有了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基礎,牦牛這一古老産業在草原重煥生機。

      在崗龍合作社理事長讚忠眼裏,合作社的員工對於牦牛來説都是“專業”的,“尕桑的專長是放牛,尕桑了解牛,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些牛生病,哪些牛體力好,哪些牛該出欄……內忠是專業的擠奶工,他不僅擅長擠奶,還熟悉牛奶殺菌出廠的各項達標指標,是崗龍的牦牛奶品質‘內檢員’,這套技術讓他本人和我們合作社都得到很大好處……”

      果洛州雪域珍寶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吉美説,去年公司從果洛19家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收購牦牛鮮奶,與之前的相比,完成了股份改造的合作社,收上來的奶子明顯品質高,量穩,有保障,還降低了交易成本。我們通過合作社僅此就帶動1500戶牦牛養殖戶增收, 6000多人從中獲益。

      省農牧廳總畜牧師王會林認為,牦牛産業在玉樹果洛兩州産業中居於基礎地位、支柱地位和母體地位,承擔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任。

      “就牧區而言,牧民普遍希望通過他們最擅長的‘手藝’走上脫貧致富路,而這門‘手藝’就是從事畜牧業。因此,這些年我們大力推進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工作,目的就是以人為本,理順生産關係,先解決好‘人’的問題。現在全省通過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建設,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基礎,有了經驗,因此,我們要順勢而為,集中攻堅‘牛’的問題。”王會林説。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各級政府和農牧部門的因勢利導和大力扶持,牧民的積極參與,目前兩州384個牧業村基本實現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覆蓋,牦牛産業化發展已進入“畜”勢待發的新階段。

      玉樹州以構建高原生態屏障為核心,充分發揮“野牦牛的故鄉”優勢資源,在西部縣鄉集中力量打造野血牦牛繁育基地,數十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開發出幹肉、幹腸、酸奶、牛奶、奶酪等特色食品以及牛毛編織産品,並與企業聯合經營,通過重大展會推廣牦牛産品取得良好效果,玉樹被農業部等9部委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産品牦牛優勢區。

      果洛州以“政府扶持,群眾配股,規模化生産,標準化養殖,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産業化發展模式,依託牦牛産業大力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組建了185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通過草場整合、牛羊入股、專業化養殖、轉移勞動力、規範化運作的辦法,大力推進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打造出“崗龍”等一批牦牛産業綠色發展的重大典型,1348戶牧戶,戶均分紅3700多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態立省和走生態畜牧業道路的總體要求,引導和扶持牧民群眾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走産業發展之路,初步理順了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特別是帶動了少畜戶、無畜戶的脫貧致富,許多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後通過牦牛、草場入股,與其他牧戶一起參與生産和分配,找到了尊嚴感、獲得感,享受到股權收益,實現了産業脫貧。”曾多年在玉樹工作的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對牦牛産業的綠色發展有著更加深切的理解。

      省農牧廳副廳長馬清德介紹,“牦牛肉産業,屬於青海知名的特優産品,玉樹和果洛兩州産量接近200噸,已經形成了50多種系列和140個以上的各類品牌,涌現出一批龍頭型牦牛肉加工企業。同時,圍繞著牦牛構建的牦牛絨、牦牛骨、牦牛奶、生物製品、旅遊紀念品等産業體系已見雛形。全省牧區要將牦牛産業作為優勢産業、綠色産業來對待,通過産業打造、文化挖掘、品牌提升等多種手段力推‘世界牦牛之都’建設。”

      不斷延長的産業鏈條,也離不開牦牛産業的科技支撐。

      “牦牛一年一産繁殖效率提高37%以上,牧民收入大幅增加;適度補飼提高天然草場利用效率,相關技術已入選2016年農業部將在全國推廣的技術名錄。”省畜牧獸醫科學院院長劉書傑對記者説。

      “從現代産業技術鏈發展的角度看,夯基礎、定標準,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尤其是牧區牦牛,在養殖上,既要給牦牛‘增溫、增草、增料’,也要引導牧民對牦牛實行‘適度規模、適當補飼、適時出欄’的‘三增三適’新飼養方式,才能真正推進牦牛産業發展方式轉變。”王會林表示。

      當前,通過推廣良種、兩季放牧、草畜平衡、適度補飼、精深加工等現代科技手段,全省各地著力提高牦牛生産性能,實現了良種、良法、良料配套,牦牛一年一胎和當年出欄成為現實,極大地推動著牧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我們看到,在大力推進高原現代特色生態畜牧業的征程中,以牦牛為載體的産業鏈條不斷完善,在推進地區經濟結構轉型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志在發揮著引領高原現代畜牧業發展、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玉樹果洛牦牛産業支撐脫貧綠色發展)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