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現場(來源:國家林業局官方微網志)
4月2日,2018年全國“愛鳥周”暨志願者“護飛行動”啟動儀式在遼寧省大連市啟動。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春良、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郝春榮出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鳳學宣佈活動啟動。
李春良説,鳥類不僅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還寄託了人類許多美好、祥和的意境,是生態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國是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加大鳥類保護力度,建立了一批以鳥類保護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並對朱鹮、丹頂鶴、白頸長尾雉、紅腹錦雞等一批瀕危鳥類實施了人工拯救繁育和放歸自然等保護措施,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開展了監督檢查、排查保護盲區、落實保護執法責任、實施打擊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從根本上遏制違法犯罪活動勢頭,還必須大力開展保護宣傳,爭取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進一步關心和支援,保護事業才有用之不盡的活力和源泉。
據了解,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管部門、社會組織、志願者合作保護的新模式,大力發展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隊伍,通過公眾參與、公眾舉報和公眾監督等形式促進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在2017年秋季候鳥遷徙季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北京、天津等19個省(市、區)基層協會及志願者代表,赴候鳥遷徙廊道及社區、學校,開展了候鳥保護“護飛行動”。通過志願者清網、巡護、投食等工作的開展,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支援和參與鳥類保護工作,大力宣傳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形成了全社會共同保護的良好局面。今年春季,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援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聯合阿拉善SEE基金會將繼續組織來自全國的20個省(區、市)的37支志願者隊伍開展候鳥遷徙志願者“護飛行動”。
此前新華網報道,目前國際上已知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種是候鳥。候鳥的遷徙通常為春秋兩次,春季從南向北,由越冬地飛向繁殖地;秋季從北向南,由繁殖地飛向越冬地。候鳥遷徙的時間、途徑整體趨於穩定,但也會隨著各地的環境和濕地的形態發生局部調整。
局觀測,我國北歸的候鳥中雁鴨類佔多數,包括天鵝、野鴨、鴻雁、鴛鴦、灰鶴、丹頂鶴、白鷺、赤麻鴨等。這些遷徙的候鳥多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比如遺鷗,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被列入了瀕危動物行列。
目前,我國候鳥遷徙路線有3條過境內蒙古,第一條通道是以鄱陽湖為起點經北京到赤峰分成兩條線,一條往呼倫貝爾東北方向遷徙,另一條經過通遼、滿洲裏,最終到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進行繁殖;第三條是沿黃河一線,候鳥在包頭市、巴彥淖爾市等地停歇,繼續向北到達蒙古國。
(原標題:20省份37支志願者隊伍今春繼續開展鳥遷徙“護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