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烙畫《額吉的幸福》
挂氈烙畫《狼》
春風駘蕩 看文化
初為烙花,後成烙畫。烙畫是民間傳統繪畫之一,它是用燒熱的烙鐵在器物上熨燙出痕跡來作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鐵與火的完美呈現,風格獨特,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火針刺繡”。
勾勒一幅天地合一的融洽,咏唱一段歷史文化的風雅,置身畫前,時光仿佛在似水年華中緩緩流逝,畫師們在光與色的輾轉之間,給古老的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幅幅古色古香、層次豐富的烙畫作品,不僅讓人驚嘆他們獨特的作畫技法,也催促著我們追根溯源,尋覓它的蹤跡。
——編者
“我喜愛烙畫不加修飾的樣子,色澤天成、古樸典雅,透著一股時間的味道。”烙畫工藝大師徐榮説道。
內蒙古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徐榮展示羊毛氈烙畫。
首創挂氈烙畫
烙畫又被稱為燙畫、火筆畫,是用火燒熱的烙鐵在器物上燙出烙痕來作畫,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還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型。
根據作畫材質的不同,烙畫分為木板烙畫、皮烙畫、羊毛氈烙畫、絲絹烙畫、宣紙烙畫等,以及在器具上的烙畫,比如烙畫葫蘆、烙畫茶具。從繪畫內容上説,又被分為人物烙畫、動物烙畫、山水烙畫等等。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特點,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或者是石版畫,可以説,烙畫既保持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達到了西洋畫嚴謹寫實的藝術效果,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
從前,人們的繪畫工具是烙鐵,而現在是用溫度可控的電烙筆,一隻簡單的電烙筆在不同材質上揮灑自如、自由遊走,或勾勒,或擦染,靈動而瀟灑。
內蒙古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徐榮,創造性地在羊毛氈上烙出各種人物、花鳥、風景畫,畫面虛實相襯、線條疏密有致,從而成為挂氈烙畫藝術的創始人,推動內蒙古烙畫藝術走向了一個新的領域。
徐榮從小就喜歡繪畫,在1990年與烙畫結緣後,體內沉積多年的熱情被點燃,開始了長達27年的烙畫創作,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從一個對烙畫完全不了解的門外漢,到烙畫技藝的傳承人,徐榮對烙畫有著特別的理解。
“想要學好烙畫,腦子裏得先有這個東西,感受到了,理解了,才能表現出來。初學烙畫也許會燙傷了手,烙焦了畫,但這也正是烙畫藝術的樂趣所在。”徐榮説。
對於烙畫這件事,徐榮喜歡琢磨,沒事的時候他會找一些圖畫來觀察,研究它們的光影變化,感受事物運動的態勢,從而選擇最合適的烙畫技法創作,他説:“最理想的境界,就是筆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道,這樣才可以做到意在筆先,落筆成型。”
好作品需要好材料
電烙筆,是烙畫過程中最主要的工具,為了製作出好的烙畫作品,徐榮一般會用專門定制的電烙筆,這種電烙筆電壓穩定、溫度可控,筆頭功能多樣。
畫筆的粗細不同,達到的溫度也相差很多,剛學習烙畫的人,一般會選用細一點的電烙筆,筆越細,輸出的電壓越低,溫度也就越低,容易操作。
烙畫材質的選擇也有一定要求,所選材料要有一定的耐溫性,比如製作木板烙畫,一般會選用材質緊密、耐溫性強的木材,比如椴木、白胡桃木以及白楓木等等,隨著烙畫人技術的日臻成熟,就可以在不易掌握的材料上作畫了。
“製作挂氈烙畫時,一般選擇質地較好的羊毛氈,羊毛含量越高,烙出的效果越細緻,白色的羊毛氈作為底色,能更好地表現圖畫本身,形成鮮明的對比。”徐榮説。
烙畫材料還要經過一些預先處理才能達到作畫要求,如果選用的是木板材質,在烙畫之前,要用砂紙對木板和器具進行打磨處理,使板面保持乾淨光滑。
拿木板烙畫來説,對於剛剛開始接觸烙畫的人,可以先用鉛筆在木板上臨摹出畫稿的輪廓,然後再用電烙筆順著鉛筆畫好的輪廓熨燙出痕跡,這一步叫做起稿。
起稿主要是描繪出畫的主要的脈絡,同時確定好整幅作品的構圖,使畫面看上去虛實結合,錯落有致。起稿完成後,需要用橡皮擦掉鉛筆的痕跡,確保畫面的乾淨整潔。
當然,有一些材質是不容易去掉鉛筆的痕跡的,需要技師用電烙筆直接起稿,這就要求他們具備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對電烙筆熟練的把握能力。
牛皮烙畫《飛馬》
新穎的創作技法
一隻烙筆,一縷青煙,烙畫與繪畫的區別在於,繪畫是用毛筆以及顏料來製作,而烙畫是使用電烙筆通過對溫度、力度、速度的巧妙把握來完成。
烙畫的創作技法大體可以歸結為皴、擦、染、白描等幾種形式,各種技法疊加,互為依託。烙畫藝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烙畫內容,以及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烙畫,使整幅作品趨於完美。
皴,原本是指皮膚開裂形成的紋理,是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之一,主要以點、線為基礎。點是烙畫中最常見的技法,運用電烙筆的筆尖在材質上留下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點,點技法在繪畫中起到的是畫龍點睛、豐富畫面的作用。
擦,與點和線不同,它是針對面的繪畫技法,這種技法不會獨立存在,它是為皴服務的,能夠讓物體形狀更加立體、自然。擦這種技法叫做“虛筆不見筆”,痕跡要讓人看不出來。
染,是用電烙筆的斜面,在材質上燙出痕跡進行著色的過程。它可以讓物體具有明暗、濃淡的變化,起到豐富畫面層次的作用。染分為直線染和螺旋染,比如描繪山川的線條時多用直線染,表現雲霧繚繞時則用螺旋染。
白描,也是經常使用的技法之一,指單用墨色線條勾畫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這一技法被引用在烙畫中也遵循同樣的創作方法。它是用烙畫筆在材質上熨燙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柔和的面部表情,在人物畫創作中用到的最多。
徐榮説:“這些技法很多時候都是結合起來使用的,其中,對人物的處理最難,運筆要慢,力度要小,燙出的線條才能細而流暢,人物才能更加自然。”
如今,烙畫藝人們在保留了傳統的技法之外,還把一些新的烙畫理念和思維運用到烙畫創作中,豐富畫面的層次和質感。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創作理念,畫稿在層層熨染中呈現出明顯的色調變化和強烈的濃淡對比,達到線色融為一體的效果。
木板烙畫《哺育》。
民族工藝産業化
如今,烙畫已成為呼和浩特代表性的旅遊商品之一,而且越來越高端化,徐榮堅信,好東西是能一眼看出來的,他説:“以前人們喜歡貼明星海報、十字繡,但是流行是在不斷變化的,相信在未來,烙畫也會有自己的一片天。”
徐榮的作品很多,也獲得了不少獎項,牛皮烙畫《額吉的幸福》是他的得意之作,他説,額吉的臉上雖然佈滿了皺紋,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幅作品展現了偉大的母愛。他還記得這幅作品在展出的時候,吸引了一群小學生圍觀,老師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額吉是什麼意思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媽媽!”這一幕被徐榮看到了,記在了心裏,他説,這就是藝術作品的內在力量,也是他堅持藝術創作的初衷。
他的徒弟也不少,有的年齡比徐榮還大,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人是在網上看到徐榮的視頻,對烙畫著了迷,就大老遠地跑到呼和浩特拜師學藝。徐榮還記得有一個人,專門從青海趕過來,在沒有聯繫方式的情況下,一路打聽,終於在塞上老街找到了徐榮,那個人見到徐榮很激動:“你就是徐榮吧,我找的就是你!”這句話讓徐榮印象深刻。
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向徐榮學習烙畫,他也都一一傾囊相授,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烙畫,他有幾個想法,一是在呼和浩特成立內蒙古民間烙畫協會,讓內蒙古的烙畫藝人們聯繫在一起,交流創作心得。二是成立烙畫藝術工作室,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烙畫作品。三是希望孩子們有一個體驗烙畫的場所,讓他們在小木片、小氈片上烙畫的過程中,體驗烙畫的樂趣。
烙畫價格適中、載體多樣、繪畫內容和製作材料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它是內蒙古工藝美術作品當中固化為商品、與旅遊業結合最為緊密的項目,深受市場的歡迎。
烙畫的發展帶給我們啟示,民族工藝要發展繁榮,走向産業化是必然的道路。要在確保歷史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兩者缺一不可。工藝凝結成商品,這個商品會成為一個個載體,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流傳,這才是宣傳民族文化、傳遞民族精神的最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