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20日訊(記者 王金梅 蘇文彥)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前的第五場也是最後一場“代表通道”上,來自內蒙古代表團的民進通遼總支副主委、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傳媒系主任、國家一級演奏演員王曉紅接受採訪。
第五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現場(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烏蘭牧騎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不會改變”
就記者提問的“烏蘭牧騎今後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實現繼承發展、創新發展”問題,王曉紅表示,新時代不管形式怎麼創新,烏蘭牧騎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不會改變。作為一名藝術老師,我的很多學生都在烏蘭牧騎工作,將和烏蘭牧騎隊員們一起努力創作,把更多優秀作品送到基層去,為草原人民歌唱,為祖國歌唱。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通遼總支副主委、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傳媒系主任、國家一級演奏演員王曉紅(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王曉紅説:“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與代表們握手,我很榮幸地代表烏蘭牧騎隊員們向他問好,總書記説,你們要發揚烏蘭牧騎精神,這一經歷讓我至今仍然非常激動。”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烏蘭牧騎舞蹈《盛宴》(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王曉紅説,由於內蒙古牧業生産的特殊性,牧民居住比較分散,把大家攏在一起觀看一場文藝節目、學一學黨中央的政策方針並不容易,這就需要一支流動的文藝隊伍。60年來,烏蘭牧騎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常年活躍在基層,把農牧民的生産生活、國家的政策方針編排成文藝節目進行表演,哪怕只有一個牧民觀看也會用心去表演,被廣大農牧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烏蘭牧騎”。過去的60年間,內蒙古的烏蘭牧騎已經由過去的一支發展到現在的75支,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到農牧區演出。但無論烏蘭牧騎怎麼創新發展,都離不開人民。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是烏蘭牧騎今後發展最明確的方向。不管形式怎麼創新,烏蘭牧騎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不會改變。
春節前夕,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烏蘭牧騎隊員走進農牧民家中進行惠民表演(攝影:賽汗)
“加強烏蘭牧騎隊員的培養,把黨的政策送到草原千家萬戶”
作為一位文藝戰線上的“老兵”,王曉紅一直高度關注烏蘭牧騎的發展。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烏蘭牧騎不僅僅是一個文藝團體,更代表著一種紮根基層、面向大眾、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建議國家出臺加強烏蘭牧騎建設和發展的支援政策,加強對烏蘭牧騎隊員的培訓和培養,充分發揮烏蘭牧騎的演出、宣傳、輔導、服務、創作、創新等職能,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動,為農牧民送上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送到草原的千家萬戶,讓烏蘭牧騎這面文藝旗幟高高飄揚。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烏蘭牧騎新春文化進萬家走訪基層文藝演出
“推進文藝檔案共用,創作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經典作品”
此外,王曉紅還建議,推進文藝檔案共建共用,希望檔案部門多與文藝單位或團體聯合舉辦文藝檔案展,將全國檔案館中保存的有關文藝事業的生動實踐展現出來,讓更多的文藝工作者有機會、有渠道接觸珍貴檔案,並從文藝檔案中汲取能量,保持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心,樹立文藝創作理想,激發創作靈感和活力,創作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經典作品,使之成為激勵更多文藝工作者乃至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烏蘭牧騎2018年“百團千場”走訪基層惠民演出活動
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烏蘭牧騎演出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烏蘭牧騎舞蹈(攝影:張啟民)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烏蘭牧騎走訪基層演出
(供圖:通遼市委宣傳部,綜合:內蒙古日報、中國檔案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