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內忽然洋溢起了濃濃的草原風。三個從大草原上一比一搬來的蒙古包被搬進劇場,香濃的酥油茶,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悠揚雄壯的馬頭琴,小朋友在劇場興致勃勃地體驗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而劇場內,來自呼和浩特的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以一種原汁原味的蒙古風情表演,開啟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全新的《寶貝愛中華》系列的首場演出。
早在2016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曾嘗試製作了《寶貝,來看戲!》系列演出。歷時兩年,該系列總共向觀眾介紹了9種不同的地方戲曲,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隨著2018年的到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決定將“寶貝系列”擴展,計劃以少數民族的藝術文化為體裁,開啟全新的《寶貝愛中華》系列篇章。
據悉,《寶貝愛中華》系列計劃在2018年的每個季度推出一期,在每一期演出中,具體介紹一種少數民族文化。3月10日起,蒙古族專場率先亮相。
不僅是舞臺表演,更是一次形式生動的親子“地理課”
《寶貝愛中華》系列通過每一期具體介紹一種少數民族的文化,以欣賞舞臺歌舞表演、場外民族風俗展、民族特色導賞等內容,讓孩子們了解到我們國家的民族多樣性,感受多元民族文化,從小培養民族自豪感。
對於策劃這一全新的演出系列的初衷,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説:“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藝術的表現形式非常多元化,而少數民族能歌善舞,他們的音樂、舞蹈都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很高的藝術價值,是非常值得家長和孩子們去欣賞了解的。”
為確保演出的專業性,《寶貝愛中華》系列還邀請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殘奧會閉幕式,以及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歌劇等的燈光設計師擔任視覺總監。
2018年,《寶貝愛中華》計劃推出的四期民族專場演出,在首場蒙古族專場之外,今年上半年,劇場還計劃邀請朝鮮族、雲南等地多個少數民族來到“大鯨魚”。
“我們希望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舞臺表演,更像是一次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親子‘地理課’”。 梁曉霞説。
從呼和浩特空運蒙古包,還原真實民族特色
“軟手”、“抖肩”、“碎步”……在首個蒙古族專場中,通過《盅碗筷》、《乳飄香》等歌舞,觀眾能夠欣賞到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特色舞蹈動作;而《博克雄風》、《鄂爾多斯舞》,在一揮手、一揚鞭、一跳躍之間,蒙古族的男兒們將充分表現蒙古人的純樸、熱情、勇敢、豪放。
除了最具特色的蒙古族歌舞,在這次的專場演出中,蒙古族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呼麥,也被搬上“大鯨魚”劇場的舞臺。
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寶貝愛中華》都精心策劃。和以往任何一個劇場演出相比,都有一種很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整個兒童藝術劇場在演出當天都充滿了濃濃的草原風情。為了配合演出,三個真實大小的蒙古包不遠萬里從呼和浩特運至上海,在劇場外試圖營造最真實的蒙古族文化生活體驗。其中,兩個整包型蒙古包,和一個半開放型蒙古包,向觀眾充分展示遊牧人民的生活住所。在劇場的大廳與露天廣場中,蒙古包被搭建起來,一進劇場,觀眾就可以看到蒙古族特有的“移動的房子”。
據介紹,整個蒙古包內部,主辦方一比一還原了牧區人民日常的包內環境,小觀眾們可以盡情在其中參觀體驗。除此之外,蒙古族服飾、民族樂器展覽展示,蒙古奶茶製作,馬頭琴導賞等,都能夠在現場看到。
黃豆豆擔任藝術總監和主持, 分享民族歌舞背後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寶貝愛中華》邀請到了舞蹈家黃豆豆擔任藝術總監和主持人。在現場,他帶著孩子們載歌載舞,並且進行著深入淺出的專業導賞。
這些年,黃豆豆經常帶孩子去看演出,但在他眼中,最難創作的始終是兒童劇。
他説,“只有當你成為父母之後,你才會真正去思考,給孩子們看的藝術作品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其實我成為父親之後才發現,要創作高品質的藝術作品給孩子看,才是最難的。不管是創意方面,還是價值和思想上的引領,或者是舞臺表現手法——孩子們是最挑剔、最敏感,也是最敢於在現場就表達自己真實觀看感受的觀眾。要做一台真正讓孩子們滿意喜歡的演出,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作為藝術總監,黃豆豆表示,《寶貝愛中華》建立在我國燦爛豐富的民族民間歌舞文化之上,他因此會和小觀眾一起分享每個民族本身的音樂舞蹈的風格、藝術特點,以及每個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
“我想,通過《寶貝愛中華》系列,不僅是希望讓孩子們感受到歌舞藝術的魅力,更讓他們知道每個作品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以及背後有哪些故事。在孩子們的心裏早早播種下的藝術種子。我自己是一個文藝工作者,也是一個父親,我願意和大家一起,在‘大鯨魚’這個空間,為我們的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