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備受矚目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第二集,介紹了中國西北地區的又一羊肉美食——陜西水盆羊肉。作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類之一,羊肉再一次《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中亮相。
在新的一集播出之前,讓我們來重溫《舌尖二》仲介紹過的羊肚包肉、紅柳枝烤羊肉、手把羊肉等美食,並探索來自草原的更多羊肉美食。
斜陽下的錫林郭勒草原,圖片來源千龍網
正如第二季在介紹手把羊肉時説的那樣,肉食是草原民族食譜的主角,蒙古語將肉類製品稱為“烏蘭伊德”,意為“紅食”,手把肉、烤全羊、血腸等都是草原上不可不嘗的代表性美食。
手把肉
手把肉是內蒙古的傳統美食之一,每逢大小節日都會出現在節日功能表中。製作手把肉需要將羊肉剁成大塊,放入鍋中大火煮熟,待水沸後加入少許鹽和蔥,肉香味美,鮮嫩異常,食用時一手抓肉,一手持刀割肉,最能體現草原兒女豪放豁達的性格。著名的“吃貨”作家汪曾祺曾經在文章中寫道,在我一生中吃過的各種做法的羊肉中,我以為手把羊肉第一。
手把肉,圖片來源網路
烤全羊
在內蒙古,烤全羊是體現遊牧民族最高禮儀的肉食,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多在隆重宴會或祭典供獻時用。全羊烤制完成後,需用用一大木盤,使羊平臥盤中上席,羊脖上係一紅綢帶以示吉利和隆重,食用前需要頌祝詞,並由餐桌上最尊貴的賓客象徵性地啟刀,隨後再回到廚房內改刀。先上羊的脆皮,而後上切好的肉塊,最後連骨頭一塊上,上桌時,隨帶荷葉餅、蔥段、黃醬、醋、蒜末等。
烤全羊,圖片來源網路
涮羊肉
錫林郭勒草原盛産優質羊肉,其中以蘇尼特、烏珠穆沁羊肉為最佳,因此以其為主料的名菜涮羊肉聞名遐邇,據説還與成吉思汗的一次勝利有關,一説是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的時候發明並流傳至今的。如今涮羊肉在原有配料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菜。
涮羊肉,圖片來源網路
血腸
血腸相傳來源於東北地區的薩滿祭祀,內蒙古東部地區與東北毗鄰,因此也有食用血腸的習慣。血腸製作的主要原料是羊小腸和羊血,將鹽、蔥末、少量的水和麵粉放入羊血中,調成血漿。再將羊腸用鹽水洗凈,灌入調好佐料的羊血,細線紮緊羊腸兩頭,血腸既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煎著、烤著吃。
血腸,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