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巴特爾: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 推動牧區美麗與發展雙贏

2017-11-09 15:25:25 | 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 | 作者:王金梅 | 責任編輯:王金梅
摘要:近日,就“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巴特爾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當前,全黨全國正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近日,就“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進一步推動牧區與全國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巴特爾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

巴特爾説,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紮實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推動牧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為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巴特爾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

“要把草原生態建設、牧區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中國網記者: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網聯合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聯合推出“走向草原生態文明新時代——十九大報告解讀系列巡訪”。我國近60億畝草原,大部分都在民族地區。您到國家民委工作前,曾經在草原地區工作過,這次又參加了十九大,請您談談加強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做好牧區工作對我國特別是民族地區發展的重大意義?

巴特爾:我國在自然地理和人口分佈上有一條非常著名的“胡煥庸線”,這條線從黑龍江璦琿到雲南騰衝,將中國陸地分為兩大部分,線以東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人口密集;線以西自古以草原遊牧為經濟基礎,人口稀少。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正是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等長期交流互鑒、共同發展的結果。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加強草原生態建設、加快牧區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從政治上看,牧區、半牧區包括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肅等13個省(區)的268個縣(旗、市),80%以上屬於民族自治地方,1/3的牧區人口是少數民族人口,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同時與12個國家接壤,62%的邊界線在牧區,牧區和諧穩定直接關係我國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從生態上看,我國擁有天然草原60億畝,佔國土面積的41.7%,是耕地的3.2倍,是森林的2.3倍,既是我國主要江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又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因庫”,在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從經濟上看,草原不僅蘊藏著大量的動植物資源和巨大的食物生産潛力,而且蘊藏著大量的礦産資源,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同時由於歷史地理等方面原因,很多牧區還比較落後,有的還是深度貧困地區。因此,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我們要把草原生態建設、牧區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牧區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要決策和部署。1959年,毛主席就畜牧業發展問題在新華社發表文章,強調要把農、林、牧三者放在同等重要地位。1961年,中央原則同意國家民委黨組《關於少數民族牧業區工作和牧業區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規定(草案)的報告》,明確指示全國試行。1963年、1987年和2011年,國務院召開了3次全國牧區工作會議,並出臺了有關文件,含金量很高,支援力度很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牧區工作,多次到草原考察調研,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不斷推動我國牧區建設開創了新局面、進入了新時代。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牧區生態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最大的五年”

 中國網記者: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請問我國牧區工作取得哪些歷史性新成績?

巴特爾:近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下,我國牧區生態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事業不斷開創了新局面。

一是頂層設計有了新突破。將“綠色”作為新發展理念的核心內涵,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重要論斷,為做好新時期牧區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導。制定出臺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等規劃文件,為牧區發展開闢了廣闊的政策空間。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到內蒙古、青海等地草原考察,明確提出要把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作為各族幹部群眾的重大責任,積極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建設美麗草原、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

二是草原生態建設有了新提升。建立健全草原承包確權登記、生態紅線劃定、自然資産負債表編制試點、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目標評價考核、責任追究等,實行草生態文明建設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大力實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草原防火防災、草原監測預警、石漠化治理、草種基地建設等草原重點工程。五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草原保護建設資金1100億元,其中,生態補獎資金860多億元、退牧還草工程100億元。2016年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面積分別達到12億畝和26億畝;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4.6%,較2012年提高3.6個百分點。

三是特色産業有了新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産品産業結構,推動農牧業與旅遊業、網路電商等産業融合,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産業,促進牧區經濟全面發展有了新突破。比如各省牧區立足不同的地理氣候、資源區位、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打造出四川的“川藥”、內蒙古的草原牛羊肉、甘肅甘南的牦牛乳、新疆的昭蘇天馬等特色農牧産品,形成各具亮點的品牌體系。內蒙古2016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牧業産業化加工企業達到1907家,210多萬戶農牧戶進入産業化經營鏈條,農畜産品加工業成為第三大支柱産業。2017年,以現代草業為基礎的畜牧業加快發展,全國優質苜蓿種植保留面積超過8000萬畝,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科爾沁草地、寧夏河套灌區等種植基地連續多年保持在十萬畝以上。

四是牧區民生有了新改善。5年來,牧區交通、通信、電力、水利、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顯著加強,各族農牧民收入明顯增加,生産生活更加便利,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比如2016年全國“糧改飼”試點地區農民畝均增收348.3元。西藏牦牛高效育肥技術在當雄縣龍仁鄉成功應用,帶動增收8740多萬元。新疆大力推行草原補獎政策,首批選聘8145名生態護林員,帶動3.5萬人穩定脫貧。青海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19.79萬戶牧戶全部實現了定居,有效改善了牧民的生産生活條件。

可以説,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牧區生態建設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牧區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亮點最多的五年。牧區的巨大成就,為保障“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順利推進,為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確保邊疆安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提供了重要支撐,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九大,為我國牧區實現新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中國網記者: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進行了全面總結和部署。請問對草原生態建設、牧區工作都有哪些新思想、新觀點、新決策、新部署?

2017年10月23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巴特爾在學習十九大報告(攝影:滕俊)

巴特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近些年來,我國牧區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顯著成就,同時與中央新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新期待相比,牧區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比如全國90%的草原存在退化,50%的草原存在沙化,形勢依然嚴峻;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面對旱災、雪災、火災、鼠害等防災減災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服務缺口大,中小學教師、醫療衛生人員短缺,部分學生上學、群眾就醫依然不便;産業發展結構相對單一,牧民就業門路少,轉産轉業難;貧困人口多,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全國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低,同時日常生活必需品價格和多方面成本比農區普遍要高,等等。可以説,牧區集發展滯後、民生薄弱、生態脆弱為一體,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體現。

針對這些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把草原生態建設、牧區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有針對性地作出了部署和要求。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明確將“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為我國牧區發展指明瞭方向;二是明確將“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牧區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導;三是明確將“鄉村振興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出,強調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等,為我國牧區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決策、新部署,站位之高、謀劃之遠、措施之實,前所未有,為我國牧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推動牧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中國網記者:當前,全黨全國正在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的熱潮。請問如何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促進廣大牧區、民族地區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斷加快發展步伐?

巴特爾:草原地區是中西文化交往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草原絲綢之路。今天,我們要更好地發揮草原地區的作用和優勢,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機遇,更好地服務好、融入好國家發展大局,促進草原地區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下一步,國家民委將結合工作職責,在推動落實好《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的基礎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紮實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推動牧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為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巴特爾(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一是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兩個民族工作“十三五”專項規劃,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牧業發展、遊牧民定居、農牧民就近就地城鎮化、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髮展、脫貧攻堅以及民生事業發展等方面,對牧區發展持續加大支援和幫助力度。

二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引導牧區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依法保障民族團結,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鞏固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內蒙古等地區草原文化特色鮮明、廣受歡迎,我們將進一步推動開展好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工作,促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各族群眾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不斷增進“五個認同”。

三是發揮委屬高校優勢,根據牧區發展需要,調整充實相關學科專業結構,大力培養各類亟需人才,深化産學研合作,為牧區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援。

四是強化監督檢查,把黨的十九大關於民族工作新決策新部署、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等貫徹落實情況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不斷推動中央關於牧區工作各項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五是發揮國家民委委員製作用,做好協調服務工作,聯合有關部門適時到牧區調研,現場辦公聽意見、解難題,針對牧區存在的特殊困難和問題,推動制定出臺更多的差別化支援政策,確保牧區同全國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同步實現現代化和共同富裕。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