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劉巧芝:走定了文學這條路

2016-02-16 11:35:50 | 來源: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 作者:董日斌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她是打工女,她為烏海興建的高樓大廈搬過磚、鏟過泥……她在竭力謀求生計之餘,“三更燈火五更雞”地潛心於文學創作,盡心編織著自己的“作家夢”。從1998年到2008年這10年間,她又創作了約22萬字的長篇小説《貓眼》,中篇小説《林嬋》以及短篇小説《丁香之死》《花落花開》《城市裏的窮人》等。

她是打工女,她為烏海興建的高樓大廈搬過磚、鏟過泥……她在竭力謀求生計之餘,“三更燈火五更雞”地潛心於文學創作,盡心編織著自己的“作家夢”。

2015年9月28日,內蒙古大學為她的長篇小説《貓眼》舉辦作品研討會,面對自治區眾多文學大師和老師、同學,她淚眼迷離;2015年12月6日下午3點,《貓眼》簽售會在內蒙古圖書大廈舉辦,自治區文聯主席官布扎布,副主席尚貴榮,著名評論家、作家李悅,《草原》主編任建等親自到簽售會現場為她祝福加油。她,就是就讀于內蒙古大學2015級高研班的學員、草根作家——劉巧芝。

夢想,在貧瘠的土地上生發

出生於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的劉巧芝,從小就迷戀大人手裏磚頭一樣的厚書。但那些書在白天輪不到她看,只有到了晚上,家人都進入夢鄉後,她才能湊近一盞如豆的煤油燈,似懂非懂、如饑似渴地默讀起來。

許是讀書“促下筆”,她的作文,從小學到高中時常是班裏同學爭相閱讀的佳作、老師講評的範文、學校版報的頭條。隨著閱讀層面的拓展和知識、閱歷的增長,她萌生了走文學之路的念想。

然而,想通過考入大學中文專業圓夢的劉巧芝,在上世紀80年代只有百分之幾才能走入高等學府的艱難時期,僅以5分之差落榜。在父母拿不出“高四”復讀費的情況下,她像父兄及所有農家子女那樣,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

這段時間的磨礪,使劉巧芝對生活與文學有了深刻的感受與認識。每天,放下鐮刀和鋤頭,她就伏在炕桌上奮筆疾書。那時的紙筆,對她來説都是珍寶。理解她、支援她的大哥多年來總是從並不寬裕的家庭“財務”中擠出一點錢來資助妹妹。

其間,她以自己高考落選及同齡人的經歷為素材,寫出了4 萬多字的中篇小説《探險》。小説通過3個農村女青年在追求理想與現實的際遇中,或走出了困惑,或不懈地追求理想,或難逃宿命安排的曲折故事,講述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夢想與希望;另一部中篇小説《麥收時節》,也是劉巧芝對那段農村苦寒生活的真情抒寫。

對劉巧芝而言,這些寫在稿紙上的文字,不啻于雨後的彩虹,令她興奮,讓她欣慰,也更加激發了她的創作慾望。但是,命運的起承轉合併非盡如人意。1989年,劉巧芝結婚之後,與普通農婦一樣,田間勞作、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養雞喂豬……居家過日子的雜七雜八,劉巧芝毎樣都身體力行著。儘管如此,執拗的她依然不改初衷,繼續挑燈夜戰“爬格子”,寫出許多“清新優美、短小精悍,輕鬆澄澈如山澗泉水,極富音樂感的”文字。

 

1  2  3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