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冰天雪地,寒風凜冽,典雅溫馨的蒙古包內卻是華燈初上,笑語盈耳,熱氣蒸騰的烤肉,暖人心脾的羊排在燈光下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和色澤。外焦裏嫩的經典大汗及部落烤羊排、肉質豐美而充滿嚼勁的忽必烈金刀牛肉、酥脆香甜而入口即化的哈達餅、蒙古手扒肉、風味莜面等蒙古特色美食,搭配精心烹制的醇香蒙古奶茶。這個冬天帶上心愛的她一起去草原感受溫暖寒冬。
涮羊肉
涮羊肉傳説起源於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伕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裏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開工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手把肉
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凈,去頭去蹄,洗凈,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地割著吃。因為凈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肉”。
蒙古烤羊排
蒙古美食的味道非常不愧是一絕.在原來的菜肴的基礎上採用了更多變的烹飪手法與味料。蒙古烤羊排其實是烤羊腿的簡化做法。蒙古人把一隻羊劈成四份,叫四條腿。每條腿都帶著排骨、脊骨部分,而烤羊排則是剔除了腿骨、腿肉的做法,韻味就減了三分。
烤全羊
烤全羊是目前肉製品飲食中最健康最環保最綠色的美食了,烤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髮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別具一格。“烤全羊”是蒙古族用來招待貴客的傳統名菜。此菜歷史悠久。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只野獸,大草原人民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蒙古烤肉
馬背民族的地道風味是烤出來的。等你進過了蒙古包,喝過了奶茶,雙手接過熱情好客的牧馬人雙手遞過來的哈達!等你圍著熊熊篝火,享受著草原徐徐微風送來的烤肉香,你肯定會想起“風吹草底見牛羊”。據傳成吉思漢遠征歐洲時,戰線拉長,拿石頭砌成爐子,因而想到以盾牌作為烤爐,把死的戰馬和一些牛豬羊雞都切成塊,把自備的野菜,置於盾牌表面燒烤調味,這是最初蒙古烤肉的由來。
血腸
血腸是蒙古族、滿洲族、錫伯族的傳統食品,宰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後在開水鍋內稍煮凝結成血塊,再將血塊搗碎拌上血腸剁碎的羊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料後灌腸,紮緊捆實,放入鍋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熱食用,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奶酪
奶酪,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乾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用模具做出來的奶酪又稱“奶豆腐”。
奶皮
奶皮,蒙語稱“查幹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馬、羊、牛和駱駝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結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風處晾幹即為奶皮子。
蒙古果子
早餐中的主食之一。把小麥麵粉加糖、雞蛋、酸奶或牛奶、奶油或牛油和成,切成方形或棒形,用牛油、羊油或植物油炸成金黃色,可直接食用,也可泡入熱奶茶中食用。
蒙古包子
是草原牧民最喜歡的食品。蒙古包子不用發酵面做皮,採用小麥麵粉,用熱水和好後,稱為-燙面。餡有幾種,一種是全羊肉餡,即整羊不分部位,全部剁餡只加蔥、姜等調味品。這樣的餡做包子或蒸餃即純正的蒙古包子,也有的在餡中略加奶豆腐或野韭菜等野菜。另外有用牛肉做餡或是用血腸、百葉等或加腌酸菜做餡。蒙古包子的特點是:餡大、皮薄、味道鮮香。
蒙古蒸餃
蒙古蒸餃是草原牧民最喜歡的食品。蒙古包子不用發酵面做皮,採用小麥麵粉,用熱水和好後,稱為燙面。餡有幾種,一種是全羊肉餡,即整羊不分部位,全部剁餡只加蔥。姜等調味品。這樣的餡做包子或蒸餃即純正的蒙古包子,也有的在餡中略加奶豆腐或野韭菜等野菜。另外有用牛肉做餡或是用羊心、肺、肚子、肥腸、百葉等加膨酸菜做餡。蒙古包子的特點是:餡大。皮薄、味道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