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拴馬樁位於呼倫湖北岸,距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38公里,離滿洲裏市88公里。這裡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景色宜人。主要景觀處於三面環水的峭壁。南臨一湖碧水,石壁嶙峋峭拔,光滑如刀削;北、東面呈陡坡,下臨湖灣,只有西部為緩坡與湖岸相連,山頂上有一座高大的涼亭,山崖東方20余米的湖水裏,有一座高20米左右,周長20余米左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規則形,上細下粗,石紋條條,縱橫交錯,石縫間築有鳥巢,時有水鳥飛出,盤旋湖上。景區總面積達20平方公里。遼闊的草原,天然的沙灘,碧波的湖水,奇岩峭壁,給現代人留下了獨特的旅遊資源,尤其是湖中成吉思汗拴馬樁的傳説將人們帶入鐵馬金戈的年代。
相傳,有一年的冬天,成吉思汗在與世仇塔塔爾部落征戰時,他率百餘輕騎兵連夜襲擊塔塔爾部落,不想塔塔爾人早有準備,一場激戰,成吉思汗只剩10余人,自呼倫湖北岸撤退,塔塔爾人緊追不捨。乘著黑夜的掩護,成吉思汗一行退到湖的西北岸。岸邊是一道陡崖,後面塔塔爾人逼近,成吉思汗見陡崖20余米處有一高20米左右不規則形石柱立在冰面上,心裏想這是絕妙的隱蔽處,便命令手下向西撤,引開塔塔爾人的追趕,而成吉思汗留下一隨從下馬,脫掉身上的蒙古袍把坐騎的馬蹄包住,從西坡上冰,走到湖中的石柱後隱藏起來。剎那間,塔塔爾人追到湖邊,發現湖中只有一個高20米的石柱,並無他人,這時塔塔爾人聽到西邊有喊殺聲,隨著喊殺聲塔塔爾人揮馬追趕去了。在寒風刺骨中等待塔塔爾人遠去的時候,成吉思汗和隨從感到疲憊和饑餓,他緊緊攥著坐騎的馬韁繩拴在湖中的石柱上,然後吃了幾塊行囊中的熟牛肉乾,便和隨從緊緊依偎在一起打起了瞌睡。
第二天,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隨從把成吉思汗叫醒了。經過一夜的休息,恢復體力的成吉思汗,望著搭救和遮風寒的拴馬石柱,他雙手合掌,向著太陽説道:“湖中石柱,搭救了我的生命,待我成大業時,再來祭拜。”説罷,他和隨從牽馬上岸,向駐紮在克魯倫河畔的老營飛奔而去。後人為了紀念他,將湖中的石柱叫做成吉思汗拴馬樁,至今仍有很多牧民每逢農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三祭拜此石柱。
還有一傳説。説當年成吉思汗曾在這裡訓練他的騎兵時,將自己心愛的8匹駿馬拴在了這石柱上,故稱之為成吉思汗拴馬樁。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成吉思汗建樹偉業的基地,在這片土地上他用自己的卓越才能和膽量發動一個又一個對政敵的戰爭,也是在這裡統一了蒙古諸多部落。最著名的戰爭——成吉思汗與札木合“闊亦田”之戰,也是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發生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取得勝利是與他的練兵、訓兵戰術有關的。相傳,當年成吉思汗來到呼倫湖畔,看到這個有山、有水,美麗富饒的地方就安營紮寨,訓練起了騎兵。他規定每個騎兵都必須準備好3匹駿馬,自己擁有8匹駿馬。這一原因是成吉思汗的騎兵都要長途跋涉,用馬托運食物;另一原因是在戰爭中無食物饑餓時用馬肉來充饑。他還創造性地運用“圍獵”戰術,讓騎兵圍成像海子一樣,臉面朝外,轉著圓圈圍攻敵人。這樣的練兵持續8天8夜,騎兵們個個表現出色,於是又掌握了新的戰術。後來為了紀念他的這種戰術,人們將呼倫湖中的石柱叫做成吉思汗拴馬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