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代農牧業催發祁連草原新活力
白雲在天邊飄蕩,祁連雪峰白雪皚皚,牛羊在冬日的陽光下自由覓食……這是祁連的冬日,像一幅畫卷展現著高原牧場恬靜自然的風光。2014年,祁連縣存欄各類草食畜達到117.49萬頭,各類肉産品總量為16054噸,畜牧業産值達到4.5億元,這幾組簡單的數字,成為祁連縣發展高效農牧業、農牧民致富增收的最好證明。
集約化經營:顛覆傳統生産模式
走進默勒鎮多隆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養殖設施和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員有的忙著焊接羊圈的鋼架,有的忙著清理羊圈。
“多隆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截至目前,全村有33戶農戶179人以圈舍和自由羊只入股,實行股份分紅制度,我們為牧民們提供牛羊、技術,有訂單後分紅肯定不少。”合作社韓理事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著合作社的整體情況。
近年來,為加快祁連縣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建設步伐,祁連縣先後在默勒鎮多隆村、默勒鎮老日根村、峨堡鎮黃草溝村、野牛溝鄉達玉村、野牛溝鄉大浪村5個地點開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先行試點,通過合作社牽頭,打造了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生産方式、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
通過實施農牧業“種子工程”、畜疫防治體系、基礎設施配套、牛羊育肥基地建設等,祁連縣部分退化嚴重的天然草場得以休養生息,植被覆蓋率提高,草原生態壓力有效釋放,促進了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的大轉變,牧民每人平均收入的多元化和特色産業規模化發展,實現了“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減畜不減收”,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的同步共贏。
家庭牧場助牧民增收
沿著崎嶇的山路,驅車行走幾公里後,看到的是牧民化日丹才讓的家庭牧場。家庭牧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牧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産經營,並以農牧業收入為家庭收入的新興農業經營主體。
“一隻羊就是一棵搖錢樹,一圈羊就是一家小銀行。現在政府對家庭牧場的扶持力度很大,每年都有30萬元的貼息貸款,我們的養殖條件也比以前更好了。”牧民化日丹才讓説起家庭牧場帶來的收益,難掩喜悅。他的家庭牧場除了有1600多只羊,300多頭牛,還有上百畝草場。去年一年,除去開支他賺了十幾萬元,加入家庭牧場的6戶牧民的生活都有了較大的改善,不少家庭買了轎車,牧民出行辦事更方便快捷了。
今年以來,為壯大家庭牧場,祁連縣通過採取“家庭農牧場+基地+合作社+企業”的經營模式,促進了農牧業生産資料的高效配置,形成農牧互補、一戶一業、科學種養的新型農牧業經營模式。政府的支援給牧民配備了現代化、科學化的設備,也讓牧民“因養而養”的理念向經營轉變。
規模養殖帶動産業發展
説起祁連農牧業的發展,不得不提有機畜牧業。祁連縣是我省重要的草地畜牧業生産基地和牛羊肉重點産區,也是全省生態畜牧業示範縣,綠色有機、高效養殖示範縣。
近年來,祁連縣積極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設施養殖,一批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相繼建成使用,生豬等養殖發展迅速,産量達到了65噸。種植業發展主要以青稞、油菜為主,總産量分別達到2100噸、800噸。在青海省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規劃中將祁連縣確定為肉類生産基地。
在養殖業及畜牧業生産中,祁連縣在農牧業示範區引進剪毛機、擠奶機等生産設備,機械化水準在全州處於領先水準。同時,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廣應用了藏羊牦牛高效養殖整合技術、動植物疫病防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藏羊牦牛本品種選育技術等科學技術。
生態畜牧業帶來新希望
祁連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規範了有機畜産品的管理和組織,實現有機畜産品生産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在提高牧民收益的同時,改善了生態環境。
“十二五”期間,祁連縣加強了有關農牧業發展的規劃工作,實施農牧業産業化發展規劃、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示範區規劃、草産業發展規劃、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規劃、畜禽良種工程建設規劃等,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畜牧業發展更加科學、合理。天然草原生態環境得到保護,良性迴圈基本形成,經濟結構和産業佈局進一步優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産業化進一步推進,畜牧業生産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農畜産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特色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農牧民收入穩步增長。
現代農牧業催發祁連草原新活力——走進天境祁連系列報道之一
本報記者 吳夢婷 馬智堯 通訊員聶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