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德德瑪:我的根就在草原

2015-12-11 19:12:10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路菲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我生在蒙古包,長在蒙古包,聽著我父親的歌長大的。我就覺得有時候你離開這個地方才能感覺到這個地方的東西在吸引你,這個地方的牽掛著你,你牽掛著它,它牽掛著你.....”

  德德瑪(攝影 記者夏恩博)

“我生在蒙古包,長在蒙古包,聽著我父親的歌長大的。我父親愛喝酒,家裏一來人就喝酒,只要有一個人開始練歌,那些大人們都坐在那裏一起唱,就是無伴奏合唱,一樣唱民歌,唱著唱著把這個歌唱完了,把酒喝了,然後又斟上,又開始唱。”

花香風甜,策馬草原,舉目遙望,碧草連天,牛羊蓋野。在額濟納旗金黃色的胡楊林邊,有一頂雪白的氈房,這就是歌唱家德德瑪記憶中童年的家。草原上如天籟般的歌聲,從德德瑪童年的記憶裏一直流淌到今天:

“我母親什麼時候唱呢?擠駱駝,擠駱駝的時候我母親必須要唱歌,那時候我家鄉駱駝特別多,那個小駱駝,不知道怎麼就不舒服了,有時候經常就死掉了,死掉了以後,這個駱駝母親就把我母親認成它的小駱駝了、它的孩子了,它的聲音特別悲的哭腔的聲音,哞哞~~遠遠的聽見駱駝回來。我母親拿著奶桶出去了,我母親就開始唱,長調,唱的特別好,我記得她的音色特別漂亮,她唱的非常好的時候,奶就整個下來了,駱駝也不叫喚了,就開始吃草了。”

蒙古族民歌裏唱的是草原的生活,草原的生活也時時離不開長、短調的民歌。在那樣廣闊的生存空間裏,歌是牧民呼朋引伴的信號,歌是牧民與家畜溝通的語言。在德德瑪心中,家畜就是自己成長的夥伴和童年時期快樂記憶的源泉。

“我們小時候經常唱《勸奶歌》,為什麼呢?年輕的羊經常生了小羊羔以後不要,不認得了。羊媽媽不要了,就踢啊,不讓它吃奶。這時候怎麼辦呢?摟住它的脖子,就開始唱,挺有意思的,羊也喜歡聽,《勸奶歌》現在合唱唱的是有旋律的唱,真正的現場你去聽,它沒有旋律,沒有歌詞,它就抱著羊的脖子,就開始唱,唱了十分鐘的時候,它就開始不踢了,就開始要它的娃娃了,你再這樣唱,那個功夫,小羊羔在那兒吃奶呢,這麼吃,勸奶歌唱最多四五天,它媽就要它了。”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這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是台灣女作家席慕蓉的作品,也是2001年德德瑪久病復出後唱的第一首歌。河流滋養了大地,大地捧出了草原,草原哺育了自由勇敢、熱情開朗的蒙古人。德德瑪説,從15歲離開家鄉,歌唱就是她的鄉愁。

“就那一場的時候,我的前面北京電視臺把席慕容請來了,她上去朗誦了一段這個歌的歌詞。他們做了一個蒙古包,她朗誦了一段以後,我從蒙古包走出來。那時候我就覺得有史以來,我沒有那麼走進這個歌裏,那麼好。她朗誦的太棒了,最後她朗誦到最後的時候,她都哽咽了。那時候一下子把我的情緒帶出來,才走進這個歌裏。實際以前不知道唱過多少遍了,什麼樣的場合都唱過了。但是還是不夠,所以那一場我才感覺到一首歌的魅力是這麼厲害。”

從內蒙古額濟納旗牧民的孩子成長為歌唱家,人們稱她是“草原夜鶯”。德德瑪用歌聲訴説著草原的故事,用歌聲表達著對家鄉無限的愛。她説,只有回到家鄉,心裏才踏實。因為我的根在草原。

“後來我就覺得唱這些草原歌曲,我就更感覺到,無形當中就給你一種情感上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是唱的同時思念著遙遠地方的那種情感,樣樣的情感都不一樣的。所以我就覺得有時候你離開這個地方才能感覺到這個地方的東西在吸引你,這個地方的牽掛著你,你牽掛著它,它牽掛著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