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生態> 焦點關注

青海澤庫縣澤被草原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2015-11-05 09:22:22 | 來源: 青海新聞網 | 作者: 姚斌 韓麗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還是今年盛夏的一天,記者與澤庫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工作人員一道,從縣城出發向和日鄉奔去。據悉,澤庫縣沙化土地面積達20萬畝,其中較嚴重沙化面積達8.96萬畝,主要分佈在和日鄉,沙化土地面積達2.2萬畝,其中半固定沙漠化土地面積1.1萬畝,流動沙地4000畝,佔全縣土地沙化面積的24%。

原標題:澤庫:澤被草原 惠及百姓

還是今年盛夏的一天,記者與澤庫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工作人員一道,從縣城出發向和日鄉奔去。一路疾馳,車窗外草綠、花黃、天空一片湛藍。

當汽車行駛至和日鄉直幹木村時,矚目不遠處綠野之上的沙丘,不禁慨嘆草原深處竟然有如此獨特的風景:一座座沙山坐擁于茫茫草原,一片綠油油的樹林宛如一道道綠色屏障,扼守著沙丘恣意蔓延的前路。

澤庫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辦公室主任仁青説,有那麼一段時間,這裡的沙子一度席捲到公路上,車輛都無法行駛。如今,沙山腳下的這一抹綠色,不僅使沙丘兩旁綠意叢生,還減輕了附近草場的沙化程度。

據悉,澤庫縣沙化土地面積達20萬畝,其中較嚴重沙化面積達8.96萬畝,主要分佈在和日鄉,沙化土地面積達2.2萬畝,其中半固定沙漠化土地面積1.1萬畝,流動沙地4000畝,佔全縣土地沙化面積的24%。

“十二五”以來,澤庫縣因地適宜,制定治理措施,一是對輕度沙化區域採取人工植被恢復、封育自然恢復等措施防治沙化程度加劇,通過幾年的恢復措施,基本控制土地沙化;二是對沙化較嚴重區域,採取防治結合的措施,通過人工造林、種草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防治沙漠面積的擴大;三是結合三江源移民工程建設對紅線區域內的牧戶進行移民,設立完全禁牧區、保護治理區,並把防沙治沙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望著直幹木村的這片鬱鬱蔥蔥的樹林,澤曲林場場長才華告訴記者,他們從2007年開始在這裡開墾了11畝試驗地,種植青楊、雲杉、沙棘、柳樹等,從2013年起每年種植200畝,目前已治理沙化地611畝,明年在才切日山周邊將有800畝的治理任務。

今年,澤庫縣在省治沙站和州林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支撐下,于5月1日在沙化嚴重地區和日鄉直幹木村,全面啟動高寒地區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技術示範項目建設工作,機械防治100畝,生物防治100畝。截至目前,採用尼龍沙袋設置機械沙障完成65畝。

在才華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佔地50畝的直幹木育苗基地,其中35畝種植的全是高山柳。才華説,今年寧秀鄉也有50畝的育苗基地,栽植各類苗種35萬株。一般出苗就得2至3年,但由於這裡是沙壤土地,至少需要5年。考慮到土質類似的原因,如果在這裡培育成功,也將極大地改善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

2012年,澤庫縣在和日鄉和日村修建了50畝的高海拔育苗示範基地,同時發展了10戶群眾開展家庭育苗産業試點,經過三年的示範試驗育苗,已初步確定了適宜在該縣栽植的苗木——主要以高山柳為主的高海拔抗寒苗木。

今年開春後,縣裏組織技術人員,對和日高海拔育苗示範基地中,不適宜在該地區生長的苗木進行了移植、更換、土壤改良,期間共扦插高山柳苗木6.52萬株,改良土壤50畝,移植苗木9萬株,通過技術人員和當地群眾的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了育苗的各項工作。和日高海拔育苗示範基地苗木、土壤改良工作,為澤庫縣發展育苗産業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增加了群眾發展育苗經濟的信心,為該縣西部地區今後發展育苗産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育苗基地,記者看到各種類型的樹種種植已初具規模。據悉,育苗基地的建設對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自然環境以及提高土肥供養能力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為該縣今後實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村莊綠化等生態保護工程可提供品質更好、存活率更高的適地苗木,為生態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和日鄉地區增添了新的亮點。

育苗項目的實施,解決了牧民群眾就近就地打工的問題,通過實際生産的培訓掌握了育苗的技能,為澤庫縣三江源生態移民找準了後續産業的路子。根據建設規模和産量測算,項目運轉期滿後可年出苗木50萬株,年收入可達70萬元。同時,也可積極聘用當地牧民投工投勞,增加收入。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産力的生態系統。據調查,目前澤庫縣濕地總面積59.53萬畝,主要分佈在多禾茂鄉、麥秀鎮和澤曲鎮,分佈廣,相對面積較小,保護難度大。據悉,在今後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澤庫縣將著力積極協調上級部門申報濕地公園建設項目,利用濕地公園建設,加大對濕地的保護力度,提供群眾的濕地保護意識。在澤曲鎮那麼河灘濕地成立專門的保護機構,積極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在濕地拉設網圍欄,修建管護站,進行全封育保護。在此基礎上,適當地開放部分地區發展濕地旅遊業,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將濕地納入到林地和草原生態補償範圍中,做到既保護生態又增加收入。

建設生態文明,昭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意味著生産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從和日返回的路恰好途徑和日石經墻。同行的仁青介紹,今後在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基礎上,澤庫縣將全力申報澤庫縣澤曲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力爭今年完成規劃編制和上報工作,加快和日沙化地的治理,努力申報澤庫縣和日國家沙漠公園項目,這樣,從和日石經墻到沙漠公園,再到國家濕地公園,開發旅遊文化,積極探索環境保護、區域發展、群眾增收共贏之路,真正加快澤庫縣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青海新聞網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