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生態> 焦點關注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加強天然打草場管護工作

2015-09-15 13:24:03 | 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監督管理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東烏旗對從事打草作業的牧戶、專業合作社、各類經營主體和打草專業服務隊開展專項培訓,受理打草申請書700余份,發放《打草作業合格證書》200余份。烏拉蓋管理區按照每打草50米留10米草籽帶、200米留20米草籽帶、20米留2米草籽帶、15米留1米草籽帶四種刈割方式,開展天然打草典型示範,並召開現場會。

原標題: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採取多項措施切實加強天然打草場管護工作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積2.71億畝,其中打草場面積為3864.4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4.3%。主要分佈于東烏旗、西烏旗、烏拉蓋管理區和錫林浩特市。今年,由於降水偏多,全盟放牧場牧草長勢普遍好于往年,但受初夏氣溫偏低,立秋後持續乾旱,且有效降水分佈不均勻影響,牧草主産區打草場産量有所減少。

為了進一步做好天然打草場的保護利用,全盟各地認真落實《中共錫盟委辦公廳、錫盟行署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天然打草場保護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錫黨辦發電〔2015〕60號)要求,精心組織、科學謀劃,採取多項有效措施,切實加強了天然打草場保護與科學管理工作。

 一是各旗縣市(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天然打草場保護管理工作,並進行了詳細安排部署。採取四大班子成員包蘇木(鎮),旗直部門、蘇木(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包嘎查,蘇木(鎮)幹部包牧戶的方式,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各地結合實際出臺了《打草場保護管理辦法》。烏拉蓋管理區把天然打草場保護管理落實情況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幹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簽訂天然打草場責任狀940份,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西烏旗政府採取專項督查的形式,嚴格落實蘇木、嘎查工作。

錫林浩特市毛登牧場為鼓勵牧戶留草籽帶,按照草籽帶每畝15元進行補貼。東烏旗對從事打草作業的牧戶、專業合作社、各類經營主體和打草專業服務隊開展專項培訓,受理打草申請書700余份,發放《打草作業合格證書》200余份。

 二是各地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手機短信、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媒介進行宣傳教育。併發放告知書、公告或明白卡等,告知牧民群眾打草時間要求和打草作業技術規程。西烏旗設立舉報電話,對不按要求打草的進行電視曝光。全盟共發放保護管理天然打草場相關告知書、公告單(宣傳單)3萬餘張(份),發送手機微信、短信近10萬條。

三是合理佈局,分區管理。阿旗依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將打草場分為三個區確定不同的打草起始時間。南部輝騰梁打草場9月1日開始,中部和北部邊境一帶8月25日開始。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採取輪刈,周邊為草籽帶。西烏旗將六個蘇木(鎮)劃分為三個分管片區,並成立三個專項工作督查組,重點督查刈割規程落實情況。白旗由於遭受嚴重乾旱,為避免剃光頭現象導致出現更大自然災害,牧戶都自覺的棄打或少打。

四是鼓勵和引導農牧民創新發展草業。多倫縣註冊登記的草業合作社3家,今年以現有的草業合作社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集中建儲草基地2處。

五是典型示範,科學引領。烏拉蓋管理區按照每打草50米留10米草籽帶、200米留20米草籽帶、20米留2米草籽帶、15米留1米草籽帶四種刈割方式,開展天然打草典型示範,並召開現場會。

六是強化執法監督。各地組織生態保護局、農牧業局部門深入每個打草地開展日常巡查。盟生態委、農牧業局組織7個督查組,分別進駐7個打草重點旗縣市(區)進行現場監督。全盟共出動巡查組265個,人員3000多人次、車輛500多臺次,對提早刈割、留茬過低掠奪式經營、不留草籽繁育帶和車輛碾壓草場等行為行及時制止,共制止違規行為517起,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厲處罰。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