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孟松林今年向大會提交了一篇題為《關於進一步加強弘揚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工作的想法》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孟松林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針對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面臨的困境,創作者少、創作面窄、審批嚴等問題,作為連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蒙古族源與元代帝陵研究》首席專家,孟松林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繼續關注少數民族文化弘揚和發展的問題。他在提案中建議:建立保護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弘揚傳承的配套政策體系,設立相對簡單的審查程式,讓優秀的少數民族文藝作品能夠順利通過,建設和放寬媒體平臺,加大加強依法管理文化及文化産業化保護宣傳的力度,創建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少數民族文藝作品生長和繁榮的土壤。
孟松林對記者説,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重申文化建設對一個國家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意義。全國56個民族對繁榮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均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近些年,在國家和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逐年增加著對文化藝術創作和非物質文化保護支援的力度,各地文化部門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勵、推動和發展著文化藝術和非物質文化的活態傳承工作。但是,全國少數民族由於人口較少,文化傳播面窄,與國家主流文化相比,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創作和傳承、弘揚與發展處於天然劣勢。而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創作者少而又少,加之,有關部門審查審批程式複雜,阻止和減少了部分作品的誕生和出臺,出現了當今國家影視、藝術舞臺,和新媒體網路平臺上,反應少數民族生産生活的藝術作品越來越少,創作、弘揚、保護與傳承的熱情低迷,形勢不容樂觀。
為此,孟松林委員建議:
一、建立保護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弘揚傳承的配套政策體系,設立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基金,支援民族文化藝術創作者有實力安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二、設立和確定一個原則,設置較為寬鬆的底線,簡易的審批程式,反映正能量的、正確反映少數民族的生産生活的藝術作品應該讓它很容易通過審批。
三、建設和放寬媒體與網路平臺,對弘揚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給予放映的平臺,簡化審查審批的程式和手續,創建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祥和文藝環境,使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文化,互相尊重、互相認知,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各族人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統一到黨和國家的大旗之下,弘揚正氣,釋放正能量。具備條件的優秀作品和科研成果成為對外展示的優秀民族文化,宣傳我國民族政策,弘揚民族文化發展與保護的文化品牌,講好中國的故事。
四、進一步加大加強依法管理文化及文化産業化保護宣傳的力度,普及文化創作和傳承保護的知識,提高全社會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激發藝術家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民族文化的發展繁榮提供不竭的藝術作品。
【委員簡介】
孟松林,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社科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呼倫貝爾市《蒙古秘史》研究會會長。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習、研究蒙古語言和蒙古族歷史文化,先後用蒙漢兩種文字和新蒙古文出版了《走進蒙古國》、《成吉思汗與蒙古高原》等著作。
全國政協委員、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孟松林
孟松林,一個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的鄂倫春人。大學畢業後從醫10年,曾任鄂倫春自治旗旗長,呼倫貝爾市宣傳部部長、政協副主席。數年間,他懷揣著《蒙古秘史》,不辭辛苦,30多次行走蒙古高原,幾乎走遍了這裡的每一處草原、山岡、河流、森林。
孟松林在媒體上發表過《感受蒙古國》、《聚集蒙古馬》、《闊亦田古戰場考證》、《祖孫三代情係蒙古秘史》等多篇涉及蒙古民族歷史文化、中蒙文化交流和研究《蒙古秘史》的文章,以及反映北方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的攝影作品,《蒙古國還有個馴鹿部落—查騰》文章。孟松林先後策劃拍攝了《呼倫貝爾交響詩》音樂風光片和《尋找鐵木真》(4集)、《長生天下的蒙古國》(7集)、《蒙古高原的記憶》(7集)、《蒙古之源—呼倫貝爾歷史遺跡考證》(8集)等電視紀錄片,為繁榮發展蒙古族文化做出了貢獻。
《蒙古秘史》是一部用漢字注音獨特方式保存下來的蒙古民族史詩,其中大量有關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歷史謎團,至今仍吸引著全世界蒙古史學者前赴後繼、皓首窮經去尋求真相。